《华清宫·门横金锁悄无人》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崔橹古诗:华清宫·门横金锁悄无人更新时间:2019-01-14
第三首诗首句“门横金锁悄无人”,写骊山华清宫大门紧锁,悄然无人。这里的“无人”,从第一首“更无人倚玉栏干”句可知,也是特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而且,在开元末及天宝年间,华清宫是专供唐玄宗、杨贯妃游乐的地方。他们不来居住,自然他人不敢来此居住。一个“横”字,一个“悄”字,写尽了华清宫现状的冷寂凄凉。同上首诗一样,就这一句来说,“无人”为因,“门横金锁”是果,就全诗来说,“无人"是因,其他所写均为果。再宕开一层来说,则唐玄宗荒淫误国是因,全诗所写均为果。次句“落日秋声渭水滨”,紧承上句,将意境从华清宫拉开,引向“落日秋声”的“渭水滨”。“落日”点明具体时间,“秋声”点明时令,“渭水滨”点明地点。这两句从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化出,但出语更加精炼。
诗人以“秋声”概括了“秋风”之声、“落叶”之声、“秋雨”之声以及其他各种声音,以“渭水滨”概括了“渭水”“长安”,再加上“落日”二字,便使“秋声渭水滨”笼罩在一片“落日”的苍茫暮色之中,这正象征着唐王朝的没落景象。昔日从华清宫中传来的是“缓歌曼舞"的“仙乐”之声,而今却只有令人伤感的“秋声”。第三句“红叶下山寒寂寂”,写秋风将红叶吹落骊山的凄凉之景。这一句承上接转。“红叶下山”四字,既承首句,说明“红叶”是骊山上、华清宫中树上之叶,是秋风将其红叶吹落下山,吹到“渭水滨”来的。“寒”字与上句“秋”字照应,既点明了时令的气候特点,又是骊山上凄凉之景。“寂寂”既与首句“悄无人”照应,又说明山上的“红叶”全被秋风吹“下山”来,使“落叶满长安”,即落叶满渭水滨。这里“红叶下山寒寂寂”,不仅仅是写景而巳,而且暗寓着深刻的今昔之感。末句“湿云如梦雨如尘”,总上作结,写骊山华清宫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像一场幻梦一样逝去了。
这三首诗都是路过华清宫时所作,时间是秋季一天的傍晚,地点是渭水之滨。主人公是诗人自己,内容是因所见而有所联想,有所感慨。这也就是三首诗的主题思想。这三首诗同一笔法。前两句谈情况,后两句谈感慨。其感慨又有一共同点,就是都用形象表意,却含蕴得很。越体会其意义越觉深厚。感慨全用形象句表之,愈寻思、意义愈为深厚。
《和友人鸳鸯之什》是唐代诗人崔珏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组诗意境优美,独具特色,使作者也因此有了“崔鸳鸯”的美誉。其中第一首诗最为人所称道。

诗人崔橹资料

鉴赏作者崔橹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崔橹谢罪诗真是戒..... 查看详情>>

诗人崔橹作品: 《山路木芙蓉·不向横塘泥里栽》 《华清宫·草遮回磴绝鸣銮》 《春日即事·一百五日又欲来》 《柳·风慢日迟迟》 《过蛮溪渡·绿杨如发雨如烟》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 《莲花·影欹晴浪势欹烟》 《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 《有酒失于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

《华清宫·门横金锁悄无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