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波渺渺》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寇准古诗:江南春·波渺渺更新时间:2018-04-11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直抒胸臆。前面作者花了很大力气,连续四句都是写景,实际上就是为了说出“江南春尽离肠断”这一层意思。因为有了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这句直抒胸臆之语,才显得情深意挚。接着又写“蘋满汀洲人未归”,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书一绝》是宋朝大臣寇凖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抒发了诗人面对春水而涌起的绵绵愁情。此诗蕴藉空灵,情韵悠长。
此诗写江南景物,但并非作于江南。考寇凖一生行迹,无论是出仕前还是为官后,几乎都是在北方活动,取最广义范围的“江南”,他也仅仅去过两次,而其中一次尚有疑点。确切的一次是其晚年失势遭贬,自道州一直南贬至荒僻的雷州;存疑的一次为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在知风翔府任上曾因公事出差入蜀,返回途中曾路经金陵。王晓波在《寇凖年谱》中推测,寇凖此次出差线路,当是从阆州顺嘉陵江、长江而下直至金陵。寇凖这两次江南之行,晚年的南贬始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七月,贬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其后八月贬安州(治今湖北安陆),同月再贬道州(治今湖南道县),由此推断,此次过江应在七、八月之间;而咸平四年的出差,入蜀时已入秋,而从他在金陵时所作的《金陵怀古》诗(中有“夜来榆塞雁,叫断石灰秋”之句)来看,其时间已到深秋。
此诗中所描绘的春景,显然与寇凖两次江南之行的节令明显不和。因此此诗不可能是“写眼前景,道眼前物”。实际上,寇凖这首诗,显然深受南朝齐梁间诗人柳恽《江南曲》的影响。《江南春》的创作大概是这样的:寇凖虽没有亲身体味过江南春景,却从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中得到灵感和启发,于是将“江南春”这同一个题材分写为两形,创作出一诗一词,诗为《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书一绝》,词为《江南春·波渺渺》。

诗人寇准资料

赏析作者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 查看详情>>

诗人寇准作品: 《杜陵·燕有情还至》 《水阁夜望书怀》 《秋·自古名高众毁归》 《初夏雨中·绿树新阴暗井桐》 《雨中书事·一雨起前浦》 《春日怀张曙》 《邺中和崔迈著作》 《春日登楼怀旧》 《予顷从穰下移涖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 《寄漳川隐士·慵趋大厦恋山薇

古诗《江南春·波渺渺》的名句翻译赏析

《江南春·波渺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