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游春人诗》创作背景

朝代:南北朝诗人:庾信古诗:见游春人诗更新时间:2020-09-18
《见游春人》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四十个字完完全全的描述出诗人庾信当时的场景,见到游春人的心情,连杯劝上马体现诗人欣喜乐衷的心情。
诗以“长安有狭斜”的古乐府成句开篇,“金穴”则是东汉时人对郭皇后的弟弟郭况宅邸的称呼,这些指称无不唤起读者对长安的历史与文化的追忆,虽然现在的长安已经时过事迁,但长安的繁华依然。在这首诗里,诗人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他观望游春的仕女饮酒、掷果等场面,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加入这些欢乐的人群,也并不分享他们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连用几个动作感强烈的词汇——掷行车、劝上马——来描写一系列动作,即如“乱”字、“连”字具有动感;相比之下,第三联突然呈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静止,两句诗完全没有动词,唯有名词和形容词。我们看到一个艳丽而神秘的细节:自然界的莲子,从来都不是“深红”色的,那么,诗人是否因为看到了华艳的深红色而联想到莲子(怜子)之“艳”?这一联的下一句证实了诗人在讨论的织品——某种织有凤凰图案的细锦。也许,是哪个游春人的春衣吸引了诗人的注意。无论如何,,从第二联的繁华热闹到第三联的静止特写镜头,这其间的转折出人意料,造成了新奇的效果。在这一瞬间全神贯注的凝视之间,诗人的心情似乎经历了某种转折。
这首诗的最后一联,诗人用了栾巴的故事。据葛洪的《神仙传》记载,栾巴是一个偶道术的东汉官员,某次朝廷元日集会,“巴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诏问巴,巴顿首谢曰:‘臣本县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诏即以驿书问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巴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成都与亲故别也.’”在《神仙传》版本里,栾巴得道升仙,历史上的栾巴却因党争而下狱自杀。庾信称自己不能够像栾巴那样——虽然周围的人都在饮酒庆春,而他自己可能也在饮酒,但是他没有栾巴化酒为雨的能力,救助家乡的急难;更不能想栾巴的那般在大风晦雾之间消失,回到家乡与亲友相聚。这首诗尾联的情感力量,全在于前文的逐渐铺垫。沉溺于饮酒的狂欢者,让诗人想到不合节气而且远不可即的物事——莲子。因为在江南,莲子是充满了浪漫的象征意义,或者没有什么可比莲子更能唤起对江南的想象了。第三联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正是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与观照,没有这两句,全诗就仿佛是狂欢的人群那样轻浮飘荡,缺乏重心和稳定。织有凤凰图案的深红细锦为诗人的渴望提供了一个静止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人的痛苦的最佳象喻,因为强烈的情感被诗意织入一幅美丽的图案。

诗人庾信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庾信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 查看详情>>

诗人庾信作品: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 《道士步虚词·无名万物始》 《归田诗·务农勤九谷》 《和回文诗·旱莲生竭镬》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 《同州还诗》 《奉和山池》 《拟咏怀诗·榆关断音信》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

《见游春人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