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魏玩古诗: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更新时间:2017-11-13

《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的词人以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把相思的哀痛和别离的清愁写得婉丽清新,含蓄细腻,显示了词人端淑雅洁的气质。词人以优美传神的诗笔,描摹了春夜月光下梨花盛开的素雅和桃花流水深处的安谧,以乐景写哀情,十分真切地反映了伤春女子的眷眷情怀,显得曲折而有层次。

在中国古代,妇女一般地位较低,很少享有政治活动的权利,因此,她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生活范围内施展自己的才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她们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其抒写春愁秋恨、离情思绪的词就更显得自然真实。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这首词的一开头,就在交代地点、季节、时间的同时,展现了一个流光溢采的银色世界。“千树雪”是最传神之笔,化用了“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岑参《送杨子》)的意境。设想一下,当晶莹的月辉轻洒在相互遮掩而又相互衬托的梨花雪海上时,那是一种多么圣洁素朴的境界!只有纯情的眼睛才能发现。接着“楼上人归”,从哪里归来,作者没有交代,或许是在某处伫望吧。然而,一个“愁听”,却暴露了女主人的一段心事,更哪堪那一片孤城,那一只孤雁!在孤影自伤中,她又一次从心里发问:“玉人何处?”这其实是无望而问,惟有“又见江南春色暮”而已,那一个“又”字和“暮”字,饱含了女主人多少失望和惆怅,足见其期待之深长。最后,由于期望不至,不得不承认“芳信难寻”,并以陶渊明的桃花源的典故说明希望的渺茫和破灭。据《桃花源记》载:一武陵人缘桃花溪入一山口,见到与外世隔绝的安乐之邦,居数日后返回,再去寻找时,已不复存在。词人以“去后桃花流水深”作结,其深深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
词人还极善描摹环境和气氛,注意意境的优美和谐与统一。无论是明月梨花的起兴,还是孤城孤雁的渲染;无论是典故的化用,还是心理的刻画,都统一在那幽美凄迷的意境中。

诗人魏玩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魏玩

魏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魏夫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其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魏夫人,丈夫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氏以此封鲁国夫人。弟魏泰,著有..... 查看详情>>

诗人魏玩作品: 《武陵春·小院无人帘半卷》 《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 《江城子·别郎容易见郎难》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点绛唇·波上清风》 《定风波·不是无心惜落花》 《系裙腰·灯花耿耿漏迟迟》 《菩萨蛮·红楼斜依在溪曲》 《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 《减字木兰花·落花飞絮

《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