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王勃的诗 > 郊兴 > 注释译文

《郊兴》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王勃古诗:郊兴更新时间:2017-03-01
注释
①独酌:乐府杂歌谣辞有《独酌谣》,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陈后主序曰:“齐人淳于髠善为十酒,偶效之作《独酌谣》。”
②闲居:指潘岳《闲居赋》。《晋书潘岳传》:“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③“泽兰”句:谢灵运《游南亭》诗:“泽兰渐被径。”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叶对生,茎叶芳香,秋季开白花。
④河柳:即柽,又名观音柳、三春柳,落叶小乔木。
⑤长渠:长的沟渠。
⑥花光:花的色泽。
⑦叶影:树叶的影象。
⑧山人:隐居在山中的士人,作者自况。
⑨不惜醉:不顾醉。
⑩绿尊:酒杯。
⑪虚:空。
全诗译文
在空旷无人的园子里,我独自饮酒,放声歌唱我孤独天亲的苦闷。在这美丽的春天里,我以不问世事的闲居为题,来赋诗作文。
泽兰逐渐地把人行小道遮被了,河边柳也把长长的水渠笼罩着。
雨后天睛,闪光的花仍然是湿漉漉的;风停了,树影不乱动了,反觉叶子稀疏了。
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没有酒,有负这大好春光啊!
诗人用轻盈疏朗的笔致,描绘了滋润鲜丽的色彩,构成清新明净的意境,使景物与人的兴致、情趣和感触浑然一体。
诗的首联交待全诗背景:诗人仕途失意,在春日里游赏山园。
第二联是远景描写,写春景的静态之美。其中的“侵”字,是形容春日降临大地时,原本长在水泽中或水泽边的兰草,随着春日的到来,一天天,一日日,逐渐蔓延到泽边的小径上。描述春意在平面上九限延伸。“覆”字,则是形容春意日盛,柳条已经生长得繁密茂盛,覆盖在河渠之上的样子,春意盎然而又生机勃勃,描述春意在立体上无限延伸。平面上和立体上的无限延伸,整个天地间已经完全被浓浓的春意所笼罩。
第三联是近景描写,写春景的动态之美,强调春景的秀丽。诗人细致地描写花光、叶影,“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得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显滋润,所以说“花光湿”,“湿”字极为确切,“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诗句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极富诗情,用字尽妙于此。红花绿树,色彩绚丽而生机勃勃,春风春雨,无不透露着春天的气息,无边无际的春色呼之欲出,吸引着诗人,召唤着诗人。
尾联自然地写诗人的感受,写诗人对春光的无限陶醉和眷恋。
全诗景物与诗人的兴致、感触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前三联是尾联的铺垫,尾联是的三联的延伸。尤其是尾联,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下了可回味的深度。

诗人王勃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 查看详情>>

诗人王勃作品: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重别薛华·明月沈珠浦》 《题九江英烈庙》 《春日还郊·闲情兼嘿语》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白下驿饯唐少府》 《山亭夜宴》 《泥谿》 《江亭夜月送别》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郊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