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旧闻》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陆游文言文:家世旧闻更新时间:2018-10-19
太傅(陆游的曾祖父陆轸),在馆阁任职时间最长,和他感情特别深厚的是集贤杨公和翰林嵇公。杨公是应天人,出自唐朝靖恭杨氏之门,平时给别人写碑志,只称呼自己为靖恭杨氏而已。(杨公)品质朴素纯净谦逊,和太傅同在三馆任职,将近三十年。在他们后入馆阁的人一个接一个都得志显贵起来,而他们却十分安然,好像准备就此终老。太傅自称朝隐子,杨公自号大隐子,他们意志情趣相投结为莫逆。杨公晚年担任知制诰,凭借集贤院学士的身份出任亳州知州后来死在任上。嵇公字公实,和杨公是同乡。当嵇公执掌诰令时,太傅在京刑狱司担任纠察,他们在州城东边的汴阳坊比邻而居,没有一天不相互拜访的。太傅当时已经不食五谷,嵇公也只以蔬菜菌类为食,每当获得求道之书和养气的秘诀,一定拿给对方看,他们是超脱世俗的朋友啊。
景祐年间,还兼用文行取士的方法,不只用糊名之法。太傅当时在越地做太守,解试结束后,入贡院放榜,在把所有的试卷都拆封后,问到:“为什么看不到项堂长呢?”于是寻找项程的试卷,找到后,把他列为榜首,同时把最后一名废除。项程文章和德行突出,是乡里德高望重之人。当时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人们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太傅修行辟谷之术将近二十年,但是有时也饮酒,有时也吃一些山中的野果。他喝醉后,把花插在帽子上。我父亲曾经和我说过这些事情,我于是向父亲询问说:“曾祖父闲居之时也戴着帽子吗?”父亲说:“你曾祖父平日来往都穿戴好长袍和腰带,只是出游和聚会饮酒之时,等到喝茶结束后才换下帽子、单衣,穿上便服。士大夫大都(戴帽子)不暴露头巾,(这是他们)用来区别于布衣百姓的方法。王荆公在金陵山中,骑着驴子来来往往,也穿好长衫戴好帽子。我记得绍圣、元符年间,士大夫尤其这样。
太傅在朝廷出入几十年,然而做官不过做到吏部郎中,太傅兄弟辈在朝廷做官的有十几个人。只有十七伯曾祖,在偏远的地方担任郡守,其余的不过做到县令而已。也有的接连担任几任县令。我家的前辈们就是这样安于这些小官。太傅和孙威敏、庞庄敏都是亲戚故旧。自从他们两人显贵之后,他们写信来太傅就回信,从不先写信给他们。太傅偶尔到京城去,一定等到(朝廷)调任官职结束后,才和二公见一面,然后就赶回去。二公派去追赶太傅,想请他吃饭,有时都追不到。太傅和欧阳文忠公也是亲戚。有一次太傅经过扬州,欧阳文忠公正好在扬州担任太守。入境之后,关吏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文忠公。文忠公高兴地对儿子们说:“陆长官来了,你们的前母早亡,我看见杨家的亲戚们,从来没有不厚待的。”后来,太傅也没有求见就离开了。
太傅性格质朴耿直,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稍稍改变自己越地的口音。在馆阁任职时,曾经乘着向皇帝奏事,竭力陈述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他还用笏板指着御榻说:“天下觊觎这个皇位的奸雄太多啦,陛下你一定要认真治国,才能长久的拥有皇位。”第二天,仁宗皇帝把他的话告诉大臣们,说陆某(陆轸,称“陆某”为避讳)如此质朴耿直。
太傅年幼丧父,是伯父中允公竭力教育抚养使他取得如此成绩的。之后,太傅用辞去两个官职,向朝廷乞求追赠伯父,朝廷特意答应了他的请求,追赠他的伯父为太子中允,这件事记载在《国朝会要》中,到现在都作为旧例。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诗人陆游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 查看详情>>

诗人陆游作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玉壶亭·玉壶亭上小徘徊》 《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 《樵夫·酸澀涧边果》 《湖上秋夜》 《神君歌·泰山可为砺》 《思蜀·白帝城边八阵碛》 《夜雨思栝苍游》 《对酒·断简残编不策勋

《家世旧闻》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