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月夕书怀》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林景熙古诗:京口月夕书怀更新时间:2019-01-17
《京口月夕书怀》是宋末爱国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抒发了诗人长期飘泊在外,年老旅居他乡的孤独悲凉之情。作者感慨时光老去,年华不再,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语句清健而感情苍凉,有杜律精神。
林景熙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感怀之作。从这首诗在《白石樵唱》中的位置和诗中的“华发”“百年”等词句看,应当是宋亡之后的作品。诗人一生漂泊。大约在元大德二年(1298年)前后,诗人从故乡出发,至杭州、苏州、润州等地旅行。诗人到达京口时正值深秋,回想自己长期飘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篇。
注释
⑴京口:今江苏镇江。月夕:月夜;有时特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⑵华发:花白的头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⑶月痕:月影,月光。
白话译文
酒楼独酌,大醉,不禁伏案沉沉睡去,许久才朦胧醒来,清冽的山风带来阵阵寒意。毕竟是秋天了,天还没入夜,凉气已经逼人,环看四周,冷冷清清,一片昏暗,只有店伙刚掌上的烛火在风中散发着昏黄摇曳的微光。回想多年来饱经世事,历尽沧桑,虽有凌云壮志,却命运多舛,大半辈子在异乡奔波劳碌,到头来却只换得两鬓苍苍。凭窗而望,大江横流,暮色蒸腾,远处的京口城也变得影影绰绰,看不分明,只有窗边树梢上刚露出的一弯新月远远地悬在苍暮的天上。低下头来,呆呆地看着杯中残酒,若有所思,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南归大雁的啼声,让我回过神来。哎!故乡!

诗人林景熙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林景熙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人。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咸淳七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 查看详情>>

诗人林景熙作品: 《龙洞·云湿林腥隐右扉》 《归白石故庐·四邻井灶出荒墟》 《葛岭·不读霍光传》 《题海上人栖云楼》 《送叶伯几之奉化》 《虎丘寺·突兀僧房倚翠微》 《丹阳泉·扬子江中》 《侍应平坡侍郎郊行口占》 《舜田·闻说东夷有圣人》 《秋夜·片月相随过竹居

《京口月夕书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