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即事》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九月十日即事更新时间:2017-03-17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注释
⑴《太平府志》:古化城寺[2]  ,在府城内向化桥西礼贤坊,吴大帝时建,基址最广。宋孝武南巡,驻跸于此,增置二十八院。唐天宝间,寺僧清升能诗文,造舍利塔、大戒坛,建清风亭于寺旁西湖上,铸铜钟一,李白铭之,今尽废。宋知州郭纬,以东城雄武之地,改迁化城寺,撤其西北之地为城守,而存其余为西庵。凡西庵至西北两城隅,皆古化城寺基也。
⑵《法华经》:导师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前入化城,生安稳想。寺之立名,盖取此义。
⑶《神异经》:“中央有宫,以金为墙,有金榜,以银镂题。”
⑷《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⑸《维摩诘经》:“维摩诘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
⑹《维摩诘经》又云:“菩萨观众生,如智者见水中月。”
⑺《昭明文选序》:“飞文梁翰,则卷盈乎缃帙。”
⑻《说苑》: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⑼《法苑珠林》: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而神理,聪明秀彻。王羲之睹遁才藻惊绝罕俦,遂披衿解带,留连不能已,乃请住灵嘉寺,意存相近。又投迹判山,于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尝随禀学。
⑽《晋书》:陶潜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尝醉于酒,足矣。”
⑾清乐,前代新声也。诸天,释氏所称三十二天也。
⑿王勣《答冯子华书》:“松柏群吟。”
⒀《搜神记》: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3] 
白话译文
化城寺像是佛法化成,金榜高悬有如天宫顿开。我怀疑它是海上的云气,飞至空中结成了楼台。这湖上惟升公独秀,粲然微笑具有善辨之才。一心助人而 不利己,立身俗世却没有疑忌的心怀。清净如水中之月,又如洁净的青莲不染尘埃。闲散之人独居于清风亭中,左右清风为之徐徐吹来。暑热之时又居于广大的化城寺殿中,灼热的太阳也只能殿外徘徊。今天你茗茶小酌款待幽客,珍贵的盘子上盛满了雕梅。你行文如飞何其洒落,自然界的万物都可被你的文思驭来。族叔弹鸣琴而当涂治,德政之声响如云天之雷。虽然时时寄迹于佛门,也仍像陶渊明一样饮酒举杯。古制的清商之曲传于诸天,长松在风中的声音却是怨哀。留下的欢乐若可止尽,磐石在劫难中也就变成了尘埃。

诗人李白资料

鉴赏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古诗《九月十日即事》的名句翻译赏析

《九月十日即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