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姮娥捣药无时已》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寄远·姮娥捣药无时已更新时间:2020-05-15
《寄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道教神话故事作隐语以寄艳情,先从远处的女方着笔,分明是自己的艳思,后写嫦娥捣药、玉女投壶直至“桑田俱变,伊水东流”,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诗是作者对女冠、女冠对作者的永恒的爱的写照。这首诗诗的作法完全不落俗套,构思奇特,想象奇特。
这首诗可能作于大和六年(832)。此诗题为《寄远》,当是寄给在远方的情人。从诗全用神仙典故来判断,当是玉阳山恋诗。时女方已离开玉阳山,义山思恋她,故作《寄远》。
注释
⑴“嫦娥”句:古代传说,嫦娥窃得不死之药,奔向月亮,化为蟾蜍,蟾蜍即在月中任捣药之事。蟾蜍为阳,月亮为阴。蟾蜍捣药为阴阳交合之意象。
⑵“玉女”句:《北堂书钞》卷一五二引《神异经》:“玉女与天帝投壶,天为之笑,令电光是也。”“投壶”也是男女交合之象征。
⑶桑田:即沧海桑田。《神仙传》卷七:汉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
⑷伊水:河南省境内河流名。《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皆东北流,过伊胭中,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白话译文
在寂寞的月宫中,嫦娥捣药永不停止。在天庭,东王公与玉女投壶游戏也永不结束。
什么时侯会发生沧海桑田那样大的巨变,谁能让滚滚东流的伊水,不再向东流进洛河呢?

诗人李商隐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寄远·姮娥捣药无时已》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