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山村》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贾岛古诗:暮过山村更新时间:2020-06-05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此诗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诗歌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戏赠友人》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自道其创作心得之作,诗中指出需要经常作诗,诗思才不会枯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亦流露了些许无可奈何的自嘲之意。诗人取生活中从井中汲水的寻常琐事,来比喻自己的苦吟生活,以易喻难,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鲜明生动,通俗自然,词浅意深,深入浅出。
贾岛交友甚广,据考证其一生结交友人达一百四十人之多,其中有许多诗人皆是向他学习作诗的。此诗即贾岛向友人道明其创作心得而作。

诗人贾岛资料

赏析作者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阆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 查看详情>>

诗人贾岛作品: 《送友人如边》 《巴兴作·三年未省闻鸿叫》 《寄山中王参》 《送韦琼校书·宾佐兼归觐》 《冬夜·羁旅复经冬》 《慈恩寺上座院》 《送僧归天台·辞秦经越过》 《对菊·九日不出门》 《寻石瓮寺上方》 《张郎中过原东居

古诗《暮过山村》的名句翻译赏析

《暮过山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