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我来牛渚》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吴渊古诗:念奴娇·我来牛渚更新时间:2017-11-29
《念奴娇·我来牛渚》是南宋词人吴渊的作品。词中用典“扫百万胡羯”和“照水然犀”不着痕迹,与全词之情景融为一体,描写了古战场牛渚山的险景,抒发了作者的一腔爱国豪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词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以及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
作者登临古代战地牛渚山,见山川形势险要,想到此次胜利对人们的鼓舞,心胸大为舒畅。但转念自己年纪已老,又缺少像温峤那样的人物来扭转当时忧患重重的政局,致使前方形势依然险恶,不禁悲愤交集,遂作此词。
注释
①牛渚(zhǔ):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②聊:姑且。
③著:矗立。此处指建造。 危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
④胡羯(jié):指金兵。
⑤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稀落。 镊:拔除。
⑥断魂:形容极其哀伤。
白话翻译
我客游牛渚山,登高远眺,顿觉心胸开阔。高高的然犀亭耸立于此,占尽古往今来多少登临之士的愁闷。采石矶畔的江水如巨鲸般奔腾翻滚,岸上的山岩如猛虎盘距,地势险要,实为阻击敌人的一道天然屏障。当年正是在这里,我军战舰将来犯的金兵彻底击溃,大获全胜。当年的名将温峤平定了苏峻叛乱,屡立战功,曾在牛渚矶燃犀照水。
今天的好男儿,就应该像他那样,才能算得上是英雄豪杰。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问鬓发已经斑白,朝朝镊又生。今日倚栏凝伫,但见江上云笼雾锁,一片昏暗,令人哀伤至极。我借酒浇愁,醉后不觉将栏干捶碎,满腔忠愤于此得以尽情宣泄。

诗人吴渊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吴渊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 查看详情>>

诗人吴渊作品: 《游青山·碧嶂千层镇一州》 《挥麈堂·老守重来何所为》 《挥麈堂·恋宿怀安物我齐》 《满江红·投老未归》 《横碧堂·十一年如一欠伸》 《九日·百年王事谩劳形》 《满江红·雨花台再用弟履齐鸟衣园韵》 《念奴娇·我来牛渚》 《凤凰台·暂因休暇得遨游》 《峨眉山·一带天分南北限

《念奴娇·我来牛渚》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