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晖钟瑞》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曹雪芹古诗:凝晖钟瑞更新时间:2019-01-11
宝钗的这首诗,措词得体,符合“颂圣”之作的规范,故深得元妃的欣赏。诗的首联点明了大观园的地址在京城之西,总说了大观园的景象:日光普照,祥云笼罩。华日与祥云,有暗喻皇恩之意。中间两联,把元春归省,完全归功于龙恩——封建教化的昌盛。这是首联的具体化。“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高高的杨柳欢迎来自山谷的黄莺,修长的丛竹盼待凤凰来栖息。颈联点明元春归省之时,正是“文风已著”、“孝化应隆”之日。颈联的实质则是,元春之所以能归省,完全是皇上教化,孝道昌盛的缘故。这是宝钗题此诗的要旨所在。末联则明颂元春。“睿藻仙才盈彩笔”,是美化元春《题大观园》的。意指元春的“明智”思想溢于诗行间。诗最后作了颂扬,一举两得。这反映了薛宝钗的善于谄媚的本性。
薛宝钗出身官商家庭,熟读四书五经,恪守封建礼教的一切法规。从封建礼教的标准看,她是大观园众女子中最受贾母、王夫人等人称赞的一个。她写的《凝晖钟瑞》是《大观园题咏》应制诗的典范。这首诗字字句句都充满了“颂圣”的气味:宣扬封建的教化和文风,表现了她那歌功颂德、谄媚邀宠的思想。文如其人,这首诗是宝钗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此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情调,反映了曹雪芹对宝钗诗才与元春归省的赞扬。
《访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所作菊花诗。全诗的重点在于“访”字,所以着力描写了宝玉久病初愈,兴味盎然地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首联是说,大好时光正好出游,不必借口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颔联从正面描写访菊时所见的景象,通过描摹菊花生长的背景来衬托寻找菊花,用两个问句,就突出了“访”的意思。颈联是说访菊时的具体活动表现,显得如此惬意。尾联是写贾宝玉对菊花的痴情,希望不要辜负他今天的乘兴游访,宝玉在以病愁体弱者自拟,故以拄杖表示出访,与首联写“药盏”呼应。此诗起联平平,中间两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末联,采用拟人手法,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
《访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红楼梦》中,由于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

诗人曹雪芹资料

赏析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查看详情>>

诗人曹雪芹作品: 《自题一绝》 《仙宫房内对联》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孽海情天对联》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红楼梦诗词·第九十八回》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 《红楼梦·收尾·飞鸟各投林》 《五美吟·明妃

《凝晖钟瑞》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