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道中》鉴赏

朝代:明代诗人:于谦古诗:平阳道中更新时间:2017-07-26

此诗写于作者任河南、山西巡抚时。叙写了作者在平阳道中所见所闻的喜人景象。前两句写所见。杨柳阴浓,水鸟啼鸣,豆花初放,麦苗青齐,描写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既写出了农村的特有景色及和平宁静,又写出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叙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欣慰和喜悦。后二句写所闻。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往往粮价最贵,“四月平阳米价低”,道出了人民生活的富足。“低”字明白如话,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治理山西时的政绩。《明史》载,诗人任河南、山西巡抚时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农民生活,平反冤狱,兴利除弊,人民安居乐业。诗中正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从轻松的笔调中见出诗人的愉快和欣慰。

《小重山·端午》是元代文学家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此词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诗人于谦资料

鉴赏作者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 查看详情>>

诗人于谦作品: 《暑月将自太原巡汴》 《腊月二十四夜口号》 《春风·荡漾无端入画堂》 《天门山·天门山峙近西偏》 《雨后写怀·甘雨洗尘寰》 《出塞·健儿马上吹边笳》 《题光武扳倒井》 《大风·大风振林木》 《秋晚行山西道中》 《立春日感怀·年去年来白发新

古诗《平阳道中》的名句翻译赏析

《平阳道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