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张养浩古诗:中吕·普天乐更新时间:2021-02-18
这首《普天乐》,风格清新明快,语调婉转自然,虽然篇幅短小,通篇仅有48字,但却极能反应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典故运用灵活无痕迹,细节描写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污浊后的轻快心情。
首句通过两个典故说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折腰惭”出自《晋书·陶潜传》。据记载,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郡中排遣督邮到彭泽巡查,属吏请求其正衣冠、束冠带迎接督邮,陶潜感慨不已,以为自己终究“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旋即解印还乡,从此不问官场事。“迎尘拜”这一典故则出自《晋书·潘岳传》。潘岳为人谄媚,依附于贾谧,每次贾谧外出,潘岳皆望尘而拜,极尽卑躬屈膝之丑态。这两则典故,前者表彰陶渊明不为功名富贵屈节的高风,后者则表明自己对官场等级制度的痛恨,将自己为官的痛苦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表明自己辞官的原因。
第二句中“槐根梦”的典故则来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作者将自己为官30年的经历比作倚着槐树做了一个梦。既然是梦,总有一天要醒来。幸好自己及早从虚幻的梦中醒悟,过上了“苦尽甘来”的生活。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官场生活为苦,反倒对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饴,可见作者独具一格、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也为下文归家后惬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转合无痕、过渡自然。
“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了移情人景的写法,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的花、山以人的情感,原本是作者悦意于自然的花草林木、山山水水,却写花草树木钟情于终El泛游其中的作者,匠心独运,与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颇相类似。
下旬中的“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者沉浸在隐居生活的欢乐之中,认为唯有隐居才能保持内心的本真自然,使自己的道德节操逐渐升华。“做高人轮到吾侪”一句,直率活泼,气势高昂,隐约可见作者的得意之状,心情欢快不言而喻。
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这一幕“其乐无涯”的场景与前文描写的龌龊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张养浩所写。张养浩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除了怀古组曲外,还用了一系列反映当时赈灾过程的作品,中吕·喜春来: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诗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顾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今天的赢家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那么谁能保证他不是明天的输家呢?如此看来。这输输赢赢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强烈而又冷静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诗人张养浩资料

鉴赏作者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 查看详情>>

诗人张养浩作品: 《惜鹤·购鹤》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翠阴亭落成自和》 《赠李秘监·封章曾拜殿廷间》 《惜鹤·病鹤》 《感皇恩·自寿》 《十二月·清明禁烟》 《西岩醉笔·兴来放步白云岭》 《山坡羊·骊山怀古》 《九日·一行作吏废欢游

《中吕·普天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