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竹枝·栖鸦流水点秋光》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纪映淮古诗:秦淮竹枝·栖鸦流水点秋光更新时间:2019-01-16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处游乐胜地。竹枝:亦称竹枝词,诗的一种形式,本为乐府,出自巴渝,末有和声。后人以七绝咏土俗琐事,多称竹枝。
萧疏:稀疏。
绾(wǎn):系,这里应意为挽留。
谢女: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幼聪慧有才辩,少时在家遇雪,谢安说:“何所似也?”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
白话译文
树上栖鸦、河中流水都显露出秋天气象,最让人喜爱的是稀疏直立的柳树几行。
不想让离去的人而留下那离情别绪,要写成谢道韫所赋咏雪名句以千古留香。
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的景物: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萧疏”与“秋光”照映,“栖鸦”和“树”关联,使前后句紧密扣合,因而呈现诗人笔端的是一幅深秋萧条凄冷的画图。其中,前句写柳树的特性:“栖鸦”明写鸟而暗点树,以实带虚的手法点出了薄暮中乌鸦栖宿的树;“流水”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栖鸦流水”,虽不明言柳树,但已写出柳树常生长在河边的特性。这样写,较之直言“河边柳”来,不仅含蓄,而且静中有动,增加生气。也正是这些上有栖鸦,下依秦淮的柳树,装点金陵,为秋色增辉。
后句则点染秋柳的萧疏之态:萧疏是秋柳的特征——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样金碧染两、临风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样繁枝拂地、密叶藏莺,而是落叶纷飞、意态萧疏。但诗人对此并没有精雕细绘,只是以疏荡的笔触,略加点染而已。这种艺术情趣,与秋柳的萧疏风姿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其中,前句反用前人诗意,偏说“不与行人绾离别”,点明秦淮河畔的秋柳只是供人赏玩而不为人攀折赠别。其中,“不与”两字,不仅翻出了新意,而且用拟人的口吻,增添了一层情韵。后句则是谢道韫咏雪的典故和李白的诗句的结合,写收条通过联翩浮想,展望秋柳的未来:秋柳到了第二年,也将枝繁叶茂,飞絮蒙蒙,而且象瑶台雪花一样地散发出香气来。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

诗人纪映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纪映淮

纪映淮,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纪映淮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秋,卒于清康熙中期。其父纪青,字竺远,少为诸生,地方名士..... 查看详情>>

诗人纪映淮作品: 《桃叶歌·清溪有桃叶》 《小重山·秋闺》 《春日幽居·细竹深阴覆碧纱》 《传言玉女·咏残梅》 《醉桃源·早春》 《醉桃源·早春》 《小重山·秋闺》 《桃源忆故人·楼前花逐东风舞》 《鹧鸪天·有感》 《春日幽居·细竹深阴覆碧纱

古诗《秦淮竹枝·栖鸦流水点秋光》的名句翻译赏析

《秦淮竹枝·栖鸦流水点秋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