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邮道中即目》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查慎行古诗:秦邮道中即目更新时间:2020-10-15
该诗首联中的“着”字,它是诗眼。“但看”和“不知”相应,写出了秦邮道中淫雨成灾的惨象。“不知”实际上说没有看到,两句合起来是说,那漫及城根的浩渺大水没能看到,今天只看到了留下的灾难的景象。这一发端很不平凡,它一下抓住了写诗的起因,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溶进了这凄惨的景象里。沈德潜在《说诗啐话》里指出,写诗“起手贵突兀”,此诗所用的就是这种突兀法。“看”字与标题中的“即目”也相照应,起到点题的作用。“即目”是说眼前所看见的。看见什么这里就一语道破了,所以说它是诗眼。
颔联写水灾造成的惨重的后果。此处诗人如实地记述了见到的景象,在字里行间隐含着沉痛的叹惜,可见“看”是此联的领字,又是串联全篇的线索。
颈联则进一步指明水灾所造成的危害,“长堤冻裂”已经很难修复了,如果再有大水,灾情必然会再现。这些怵目惊心的景象,全是“即目”所见。诗人的感触是深沉的,在叙述中饱含忧虑。可以说这两句重于抒情。它与杜甫的《遣怀》用的是同一手法。
尾联是对鱼贱而人不忍吃发表感慨,它点明了写诗的主旨,表明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注。“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诗人看到的是城根“水痕”,几家“去郭”、“傍柳”村落荒芜;想到的是长堤难以修好,水仍奔腾南流,水患依然存在。如今路过此地,纵然“贱买河鱼”,也是喜中含忧,仍然是吃不下,只好放下筷子,诗人“废箸”,这一平常的动作,诗人叹息“未招魂”,这一深沉的慨叹,都凝聚着对人民生命的优患和真挚的同情。一结可谓泪痕血点沾胸臆了。
这首诗通过对秦邮道中所见,描绘淮河流域洪水泛滥后触目惊心的惨景,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全诗意新语工,在表述上用的白描手法,诗风朴实无华。
《三闾祠》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象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此诗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诗人虽已逾而立之年,只是一介书生,却毅然应贵州巡抚杨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此诗就是查慎行随军入黔,途径湖南屈原祠时,凭吊屈原所做。

诗人查慎行资料

赏析作者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 查看详情>>

诗人查慎行作品: 《宋门别陈叔毅·全家犹旅食》 《军中行乐词》 《欲游琅邪山寻醉翁亭不果》 《后二日德尹乃来花落矣》 《过田间先生山居相留信宿出示藏山集再赋二诗博和》 《闻鹤亭观察陪白中丞西山行围却寄》 《木兰花慢·送曹升六舍人佐郡新安》 《又五言绝句·投足全无地》 《闻副相揆公正月初六讣音小诗寄哀》 《盆中鸳鸯梅戏次许东垞韵

古诗《秦邮道中即目》的名句翻译赏析

《秦邮道中即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