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词二首其一》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姚合古诗:穷边词二首其一更新时间:2017-05-03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穷边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姚合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赞扬守边将领防守有功,边地不受侵犯,展示出一派升平景象。全诗用笔委婉,借描绘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
这组诗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作于此时。唐自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以后,西北疆土大半陷于吐蕃。汧州离长安并不算远,但在作者眼中却成了“穷边”,可见当时唐朝国力较前期已经大为衰弱。

诗人姚合资料

赏析作者姚合

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 查看详情>>

诗人姚合作品: 《送卢二弟茂才罢举游洛谒新相》 《武功县中作·县去帝城远》 《武功县中作·门外青山路》 《敬宗皇帝挽词》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 《石濑·散漫复潺湲》 《寄无可上人·十二门中寺》 《送王嗣之典仪城》 《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腊日猎·健夫结束执旌旗

《穷边词二首其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