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曹雪芹古诗: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更新时间:2019-01-11
从诗中可以窥到大观园的生活。《秋夜即事》从宝玉的感觉中反映出,这是一种恬静、平和的生活,这里没有喧哗,没有杂事的烦扰,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优雅。
环境描写体现了这一点。“桂魄流光浸茜纱”,月光如水浸透了红色窗纱,这是恬静的意境。“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院中的假山石,裂缝皱纹被厚厚的青苔盖满了,柔软高雅,招来了仙鹤在那上面憩息;井栏上桐叶飘落,叶上秋露沾湿了树上栖止的乌鸦。这环境不仅恬静,而且高雅,凡尘不到。
诗中描写的人的生活情景也体现了这一点。“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栏人归落翠花。”上句暗用了《西厢记》红娘抱衾而至的故事,但这里不是表现人物如同张生当时所产生的那种惊喜神秘的感情,而主要表现丫鬟有如红娘的聪明伶俐。从后面写到的“落翠花”(卸下饰有翡翠珠玉的簪花头饰)来看,这个“倚槛人”应是小姐,不是宝玉本人。倚槛赏月的人儿尽兴而归,卸下头饰,联明伶俐的丫鬟已为她展开了衾枕。可是她直到夜深人静了还是“睡不眠”。“静夜”,既有夜深人静的意思,也启人秋夜皓月当空的联想。这人睡而不眠不为别的原因,全是“因酒渴”——因酒后口渴,于是呼人重又拨旺炉中灰烬之中的余火烹茶。大观园中人的生活,可谓优裕雅静、悠哉悠哉矣,“富贵闲人”的闲适情趣也就从诗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大观园刚建成不久,贾府中虽然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但还未充分暴露,贾府正处于鼎盛时期,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自然的。曹雪芹能让自己的人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境中写出不同的诗作,表现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怡红快绿》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这首诗是贾宝玉自我心声的真实流露,表现了他钟爱女儿的情性。全诗四联双起双收,对仗整饬,处处以海棠和芭蕉相提并论,红绿相互衬托,交相辉映,涵义深邃,令人深思;全诗多用比喻,有总有分,活泼而不死板。
《怡红快绿》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作为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屑。

诗人曹雪芹资料

赏析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查看详情>>

诗人曹雪芹作品: 《自题一绝》 《仙宫房内对联》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孽海情天对联》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红楼梦诗词·第九十八回》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 《红楼梦·收尾·飞鸟各投林》 《五美吟·明妃

《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