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赵以夫古诗: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更新时间:2018-01-27
《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是宋代词人赵以夫的作品,这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词人任职福建富沙之时。逢七夕之夜,他与友人同僚共聚良宵,席间听友人讲述一歌伎情史,闻后感慨不已,遂赋得此词,一抒对她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为歌伶乐伎赋歌填词,自唐五代以来已成风气,本词的创作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注释
富沙,地名,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即指古建瓯县城。
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
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
歇:消散。
译文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她对他从此一往情深。
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喜出望外,忘乎所以,感到莫大的满足。但他们的第二次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终于按捺不止心中相思之痛,提笔写信一诉衷肠,悲伤的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诗人赵以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赵以夫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省长乐县人。南宋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淳祐五年(1245..... 查看详情>>

诗人赵以夫作品: 《忆旧游慢·荷花泛东湖用方时父韵》 《汉宫春·投老归来》 《忆旧游慢·望红渠影里》 《烛影摇红·乍冷还暄》 《青玉案·荷花赣州巢龟亭为曾提管赋》 《虞美人·素娥冷淡愁无奈》 《二郎神·一江渌净》 《念奴娇·梅花度曲》 《夜飞鹊慢·微云拂斜月》 《沁园春·次刘后村

《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