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郑光祖古诗: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更新时间:2021-02-20
小令第一句是从富的角度来写的。其中,“金谷园”是用典,即西晋富家石崇在河阳修筑的花园,以奢侈称著当时:以蜡当柴,美人充室,甚至在厕所中放有香料、干枣等。历代文人用其代富,《红楼梦·林黛玉题世外桃源》中有:“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在庾信《枯树赋》中也有类似记载:“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昙花。”中间用“哪得”相连,写出了作者对世间豪族的否定态度,认为石崇暴富只不过是一片云烟,稍纵即逝。
紧接着的第二句,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了人生的另一追求,寿的角度上。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延长生命的期限,抑或还想阻止生命的结束,便“打铁做门限”来阻止“阴间鬼的牵魂”,但善良的人们啊,这“千年寿”的美愿只能是一场空,哪怕把门槛筑得再高、再结实,都阻挡不了“人固有一死”的生老病死规律。可见,这一切都是枉作。一种劝世嫉俗的感情溢于言表、流于行间。
“汨罗江”一句又是从忠君爱国的角度写的,这句也是用典。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在那浑浊的时代中,原本纯彻的汨罗水也被罩上了“污屈原”的罪名,这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实际上,这里暗含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嘲讽与对屈原之死的叹惋之情、对忠君报国之人生追求的否定态度,同时也影射了自己的失意生涯,他“为人方直,名闻天下,声彻闺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当时却无法施展,这在他的杂剧《王粲登楼》中有所反映,其中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感情。
“北邙山谁是千钟禄”,这句是对人生显贵的否定。笔随曲意,在最后的三句里,郑光祖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既相逢当痛饮之,否则岂不有虚此行。但同样可视之为面对人生的自由:既来世上而不饮,岂不也是“空归去”。因此,作者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以诗酒自娱,卒彰显其志。
纵观全首小令,它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作者认为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朝中措·梅》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所写的一首咏梅词。该词虽通篇不见“梅”字,却处处抓住梅花的特点着意描写。词人运用拟人化手法,借梅花以自喻,梅花与人熔为一体,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含蕴其中,寄托遥深。全词寓意深婉含蓄,余味悠长。
词人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曾多次用他的诗词为梅花传神写照。这首词就是词人为了赞颂梅花而写下的。

诗人郑光祖资料

鉴赏作者郑光祖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人。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 查看详情>>

诗人郑光祖作品: 《正宫·门前五柳侵江路》 《蟾宫曲·梦中作》 《正宫·塞鸿秋·门前五柳侵江路》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 《蟾宫曲·敝裘尘土压征鞍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