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罗隐的诗 > 市赋 > 注释译文

《市赋》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罗隐文言文:市赋更新时间:2020-07-02
注释
齐侯:春秋时齐国诸侯,这里特指齐景公。幸:古代帝王驾临某处日幸。晏子:即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正卿。
填委:纷集,填积。
纷纷汩(gǔ)汩:盛多的样子。
敝庐:我的家。
羲、轩:古代传说中伏羲氏和轩辕氏的并称。伏羲,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轩辕氏,即黄帝。
贿(huì)与赂(lù):财贷。
货:卖。
戾(lì):违背。
善事:精于手艺。
胡越:指南北的买卖人。胡,代指北方;越,代指南方。
扶策:拄着拐杖。
挈(qiè)提:携带,带领。
剞劂(jījué):雕琢刻镂。
圬墁(wūmàn):涂饰粉刷。
童顶而跣(xiǎn):秃顶的和光着脚的。跣,赤脚。
亸(duǒ)肩而帔(pèi):垂肩的和披着披肩的。
耆(qí)艾:尊长,亦泛指老年人。
谐戏:诙谐嘻戏。
繄(yì):是。
消息:增减。
挠:阻挠。
踊(yǒng)屡之讥:《左传·昭公三年》:“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屡贱。’……景公为是省于刑。”踊,古代受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鞋子。屦,普通人穿的鞋子。
祛(qū):去。
张:主张,作主。驵侩(zǎngkuài):原意为说合牲畜交易的人。后泛指经纪人,市侩。
尢(yóu)悔:同“尤悔”,过错和灾祸。
白话译文
齐景公来到晏子的住处,放眼远望,看了好一阵子,说:“那是什么呀?熙来攘往,沸沸扬扬的,又像蜜蜂,又像蚂蚁。聚集着许多货物,汇拢了各种工匠。纷纷乱乱,川流不息的,怎么能理出个头绪呢?”
晏子说:“臣的住处因为在这里,在这里有所闻、有所见,这里的名叫做集市。关于集市啊,在伏羲氏、轩辕氏以前是个什么样子,臣说不上来;在伏羲氏、轩辕氏以后,臣略知一二:在这种地方,人们把自己摆在前边,把别人丢在后边,心目中只有财物;不是信义能约束得住的,不是法令能禁锢得了的。集市无论远近,无论大小,也不分早晚,货物充足人就多,货物撤去就散市。这里的人,好的坏的、灵的笨的混杂在一起买卖交易。有时物品背时不畅,即使是好货也不好了,如果工匠的做工漂亮,尽管货物不济,也一定能卖得好价钱。赶集的人,天南的地北的、老迈的年幼的混杂在一起,有的手拄拐杖,有的手牵怀抱着奔走而来。集市上的人,有的身形弯曲,有的面有泥污,有的秃头而打着赤脚,有的则悠闲懒散地垂着臂膀斜搭披肩。这种形象的不仅有年轻人,一些老者也如此。不仅有这种形貌,而且还诙谐嘻戏。吴蜀两地数以万计的丝帛,集中到这里而脱手,它们到了什么地方?东海与南海出产的鱼盐珠宝,集中到这里而脱手,将由谁来享用与珍藏?这一切的一切,谁去管它?哪会有什么人去设置帐籍,加以登录记载呢?您不要说集市里没有技艺,这里有歌儿舞女,低等的被弃置在角落里无人理睬而萎靡颓唐,高级的被捧上云天备受尊崇而趾高气扬;您不要说集市里没有门户,人们从这里跨出去,可以到达山南海北,随昼夜更迭消长集散。集市中人员众多芜杂,不能笼统地说好说坏或立个标准规范,有神仙般的贤才高人,也有强盗贼子藏身。既然集市是这个样子,没有它行不行呢?如果废弃了它,削弱了它,那么富贵人就得不到自己所需的珍玩器物,泥腿子就得不到自己所需的吃喝穿戴了。”
齐景公说:“当初,先生用‘屦贱踊贵’的非议使寡人改掉了过错;如今,先生又用买卖得失的道理除去了寡人的蒙昧无知。在集市上那控制着货物的,就是魁首,而为货物做宣传的,只是驵侩。我明白这个道理了。用这个道理来治理国家,大概就不会出现过错而招致祸患了。”
内容上,全赋分三段。第一段写齐景公“幸晏子所止”,由齐景公提问集市为何物来引起下文。第二段写晏婴答齐景公问,这一段是此赋的中心所在。作者借晏婴之口述说了集市之为物,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这里,惟货是瞻、惟利是图:“货盈则盈,货散则散”,人们“先己后人,惟贿与赂,非信义之所约束,非法令之所禁锢”。这些人心里有货、目中无人,不受道德的约束、不惧刑罚的惩处。主宰他们心灵的,惟利而已。因而对货的态度,也是从利出发,不考察审视其本质的是非贵贱,而要去看风头、趋时尚,取外表、重打扮。“物或戾时,虽是亦非;工如善事,虽贱必贵。”至于货物出手之后如何,无人去管。集市之“态”,当然是一种“世态”且是此赋所写的主要“世态”。此外,从“贱则委地,贵则凌霄”、“贤愚并货,善恶相混”等中可窥见有唐一代的末世人情。第三段以齐景公的大彻大悟收束全篇,点明全赋主旨。这里,齐景公的话有如童话中的一根魔棒,经它一点,堂堂朝廷里庄严妙相的圣明的天子,衮衮诸公,便成了前面市场上的奸商市侩。
此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讽刺。一是“剥露”。所谓“剥露”就是“剥去假象和伪装,把社会生活中丑恶东西的本质径直暴露给观众,它的特点是由角色自我剥覉其丑恶本质”(王寿之《元杂剧喜剧艺术·讽刺》)。在这篇赋里,不是通过别的人物,也不是由作者出面,而是由当事者齐景公本人,自我剥露其作为封建统治者以奸商市侩的行径、手段来从政的丑恶,以他自作聪明的大彻大悟式的自白,向读者宣告了他们一伙丑类的昏馈、愚蠢、颟顸,自我暴露了这伙封建王朝末世统治者,利令智昏已到了不辨其本阶级所标榜的是非和毁誉的地步。二是“讥笑”,尽管此赋作者没有出面揭露丑恶,但通篇却充满着他的讥笑。在赋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把景公治国和市侩交易放在一起比对,显示了齐景公本不懂治国(“始非而蒙昧”),如今却自以为懂得了治国(“今祛寡人之蒙昧”),并自我欣赏这种自以为是的顿悟(“吾知之矣,谨以从政,庶无尢悔”),主要而且特别是显示了治国者的市侩本质,在君主和市侩之间画了一个等号。流露出作者不屑于对比直接(或正面)作裁判、下断语的傲慢,如此构成的讥笑,是一种把封建统治者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冷峻的讽刺艺术。在“陛下圣明,臣罪当诛”已成为思维定式的时代里,作者看出这些庞然大物不可救药,对无望者不寄希望,足见他清醒的头脑,不凡的识见。
全赋语言质朴,行文如行云流水,晓畅自然,不假雕饰,不务辞藻,不重典实,通过齐景公与晏婴的问答叙述集市贸易的方方面面,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其描述形象而活泼,语言幽默而诙谐,将春秋时齐国的商业活动作了生动、详细的描述,犹如一轴活灵活现的“齐鲁市贸图”。因为作者有所为而作,有所感而发,内容充实,无暇敞作,也不赝做作。

诗人罗隐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 查看详情>>

诗人罗隐作品: 《经张舍人旧居》 《谩天岭·西去休言蜀道难》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莲塘驿·莲塘馆东初日明》 《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 《投所思·憔悴长安何所为》 《除夜寄张达》 《贵游·馆陶园外雨初晴》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

《市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