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更新时间:2021-01-15
上片言“山家”清幽、安舒之境,与当时世乱流离相对衬。借追怀前贤山林徜徉、悠悠自得之态,抒发雅调绝响,知音难觅之感。留连忘返之情隐隐露出。起笔写到山中的新酿,饮新酿只求痛快不论金钱,也是古人风尚,李白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雅兴,那是在盛唐,是在诗人春风得意之时。同样是和朋友饮酒,元词多了一分朴实,少了一分浪漫。仍然是好酒留人醉,再兼了清溪的自然美景,连鱼鸟也醉于其间了,更何况人。所以留下来住几天,为了这种不可多得的世外仙人的享受。词中充满了诗人欣喜而兴奋的情绪。接着是个典故,“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竞谁传”五句,说的是洛阳耆英刘几刘伯寿的故事。这几句描写玉华诗老刘几无忧无虑地骑牛吹笛,神情怡然自得的状态,抒发诗人的向往和遗憾的情感。雅曲谁传,连李白都曾有过大雅久不作的怅惘,那些清雅的曲子,那些超俗的怀抱,在这乱离之世,有谁可以理解。诗人写玉华诗老刘几的故事,是借其闲适隐逸的生活,抒发自己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
下片写国忧家愁刻刻萦怀。斜靠在乱石苍苔之中,欲眠却又难眠。数日恩的隐忧是内敛的,只有靠着典故和传说曲意表达。诗人在这里忍听长松悲啸,长夜辗转难眠,不由得想起前贤们的风流雅事来,否则,那无边的烦恼将如何排遣。存于乱世,心游世外,置身于“别有一山川”的玉华谷,游仙之心顿生。金堂玉室是传说里的游仙之所,石城琼壁则是眼前之景的名字,虚实相生,使人读来恍惚,如入其境。天上地下云游之广,体现诗人运思之密。接下来写时间上的慨叹,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拙直中见机巧,本来是一种抑郁的情绪,却用了旷达的语言描述出来。不问青天,直接问向朗朗明月,这十五的月亮是圆了,可是人间的离合却没法叙说,全词到此,渲染的情绪已经达到一个高潮,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无限感非常强烈,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同样,人在现实的面前也是如此,欲有所为却终于无能为力,这样的悲哀和叹息,只是说给懂的人听罢了。
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旦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通篇都是在对自然的写景和人物活动中抒情,其中典故和古人名句的化用是自然浑成,不露痕迹的,真可谓神来之笔。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组曲作品,共二首。第一首写作者回归东园的原因,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内心的情怀,表现的主题虽然是欣慰与满足,但在字句中也隐约透出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第二首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与前人成句的化用,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沧桑巨痛,以及“卜居外家东园”而苟延残生的沉重心情。全曲应用了移情效果,或寓情于景,或运用典故,意辞俱到,含蕴深远。
这两首小令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充国史馆编修。次年夏天,还居嵩山,接着又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正大八年(1231)秋,应诏入朝,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而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已被蒙古军包围。天兴二年(1233)正月,汴京守将崔立投降,正任左司都事的元好问随大批被俘官吏为蒙古军拘管,出京北渡黄河,羁系聊城(今属山东)。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由聊城移居冠氏县。因元好问文名之盛,蒙古人有心接纳,可他心灰意懒,绝意仕途。历经一番动荡生活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携家回到故乡忻州秀容(今山西沂州),过着遗民的生活,这时他已五十岁。其时金朝已亡,生母张氏也已久逝去,“外家”人物零落殆尽。早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蒙古军便已破忻州,他好容易才逃出去。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回到故乡,首先便遇到“卜居”问题。这两支以“卜居外家东园”为题的曲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的名句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