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通判厅记》创作背景

朝代:明代诗人:归有光文言文:顺德府通判厅记更新时间:2020-12-06
《顺德府通判厅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全文第一段引述白居易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表明自己的心态。第二段以江州山水之美与邢州环境作比较,体现了自己的感情波澜起伏。第三段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全文合理运用对比的方式,通过将自己与白居易作对比来表达了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以及不满的情绪。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夏天,作者到邢州就任马政通判。担任一个无所事事的清闲职务,而且是明升暗降,这对作者是政治上的打击,使作者有压抑不快之感。作者由“司马政"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遭遇,于是写下这篇散文来将自己和白居易作比较。
注释
庶官:各种官职。便宜制事:可斟酌情势,自行处理。
员与俸:指官员的设置名额与所定俸禄。
改倅(cuì)邢州:调任邢州副长官。改:调任。倅:地方官的副职。
莅(lì)任:到任。
承奉:承命奉行。太仆寺:明代官署名,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文移:文书,公文。
左匡庐:左,古人以左右代替方位上的东西。匡庐,即庐山。
江、湖:指长江与鄱阳湖。
守土臣:镇守地方的官员,指州郡长官。
古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约相当于今河南省与河北省南部一带。
夷旷:闲适放达。
秋中:秋季之中,指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El。
霖雨:连绵大雨。
休休:安闲、安乐的样子。
差:略微。
白话译文
我曾经读过白居易写的《江州司马厅记》,文章说从唐高祖以后,众多的官员可以酌事势所宜,自行处理,不必请示,这都不是当初设置各级官职的制度,从五大都督府,到上中下郡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惟有官的名额和体禄还在。我在隆庆二年秋季自吴兴调到邢州任副职,第二年夏季五月到任,实际上主持郡里的马政,管畜牧及采购马匹。而今马政没有什么事可干,只是收接转发太仆寺的文件而已。所谓司马管的那些本职工作,都成过去的事了,真和白居易在文章里说的那样。而白居易又说:九江左有庐山,右有长江、郑阳湖,山高气清,多有美好的景致。守土之臣不可观游,惟有司马可以从容徜徉于山水之间,以此为乐。而邢州位于黄河以北,古称河内,性太行山下.《禹贡》提到的衡漳大地全都在其境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邯郸也是漳河之间的一个都会,当地的风俗习惯仍然有赵国之风。我一向想浏览它的山川之美,而终日闭门不出,于是白居易所得以养志忘名的游历山川之乐,我也无由得到。然而我独爱白居易襟怀愉夷旷达,能自找适意;看他写的诗,绝不像过去被迁滴的人,流姆无聊不平的情绪,那么白居易所描述的九江那美好的地方,也不过是偶尔寄托而已。虽蛰居九江,难道有什么不自得吗?
我自夏天来到邢州,不觉已是秋季,颇能以读书、史自娱。见官署里面没有书斋,就盖了一间土房,而它的门窗向西,秋雨飞霜,无处可避。小桌子、床也不能置备。每月得傣禄黄米两石。我是南方人,不习惯吃黄米饭,然而能宽容安闲,自以为识时知命,大致不愧于白居易.因此我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而写了这篇《厅记》。倘若白居易有知,也可以说千年之后还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诗人归有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 查看详情>>

诗人归有光作品: 《金山寺·长江涌块石》 《海上纪事·半遭锋镝半逃生》 《真义堂记》 《黄楼行·五日彭城去住舟》 《山茶·山茶孕奇质》 《读史·谢公四十馀》 《鲤鱼山·鲤鱼山头日》 《东园翁家传》 《颂任公·黄梅风雨自年年》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

《顺德府通判厅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