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汴道中》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高蟾古诗:宋汴道中更新时间:2020-07-07
注释
1、宋汴道中:是说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河南时写的。宋,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2、平野:一望无际的平原。
3、千里:表示远阔。
4、居人句:没居住一户人家。
5、甲兵:军中士卒,戴甲的兵士。
6、正少:正年轻。
7、日久:长期。
8、戍天涯:在远方戍边。天涯,天边,这里极言遥。
白话译文
辽阔千里的旷野上,没有一户人家。
穿着铠甲的士兵正青春年少,长期地戍守在天涯。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这两句总述宋汴道中所见惨景。在工稳对仗的句式中使自然与人事因对照构成强烈的反差。平野自属良田,宜人劳作,宜人生息。然而却无居家。千里平阔。交通自当便利。却绝少人的踪影。那么弥漫这宋汴一带的只能是荒芜和死亡了。联系诗题所特指的内容。便不难悟出连连不已的藩镇兼并战争带来多么惨痛的灾难。曹操写汉末军阀割据造成的浩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二者相似,只是不像曹诗那样直陈心迹,高诗是在悲悯人生中将反战思想寄于言外。
如此战乱,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却未能使穷兵赎武的藩镇放弃兼并,战争仍在持续下去:“甲兵正年少,日久戍天涯。”年轻的兵士们早已背井离乡,且将长久地在军旅动荡中度过人生的时光。他们远在天涯,失去保护的父老姐妹是倒毙在刀枪的蹂躏与戏弄之下,还是焚毁于战火堆中,抑或是因无力耕种而饿死在荒郊野外,而他们此刻却仍被迫进行着残酷的战争,那也将预示着更大更多的灾祸随之而不断蔓延。
诗句古朴简约而涵容极大。一、二句仅写千里无人的惨状,三、四句也只点示了年少的兵士久戍天涯。这样便规避了战争正面的描述,省却不少笔墨,又开启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读者从前后场景的衔接中感知战争的规模、残酷程度以及无辜平民家破人亡的怵目惊心的画面,体味到诗人贯注其中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许内蕴,却隐遁于平平道来的意象之中,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语)了。

诗人高蟾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高蟾

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 查看详情>>

诗人高蟾作品: 《楚思·叠浪与云急》 《落花·一叶落时空下泪》 《长信宫·天上凤凰休寄梦》 《秋思·天地太萧索》 《长信宫·天上梦魂何杳杳》 《雪中·金阁倚云开》 《秋日寄华阳山人》 《秋思·天地太萧索》 《偶作·丁当玉佩三更雨》 《秋日北固晚望·泽国路岐当面苦

古诗《宋汴道中》的名句翻译赏析

《宋汴道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