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韦世康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魏征文言文:隋书·韦世康传更新时间:2018-09-28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硖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一年多后,朝廷召入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为上开府,后改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乱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儿女兄弟的书信说:“几次登临三公之位,频频莅临方镇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财三者迷惑,内心畏惧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在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不久升爵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当年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其他职位照就。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
世康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当初因为兄弟们都官位显贵,惟独幼弟世约仕途不通达,于是都把父亲传留的田地宅院全部给了他,世人都称扬他们重情义。
李崇字永隆,果断而有谋算,胆识气力超过常人。北周元年,因为他的父亲李贤的功劳,他被封为回乐县侯。当时他年龄尚小,拜爵那天,亲族相贺,只有李崇落泪。李贤惊讶地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对国家无功,却年幼时封侯,我应报答皇上的恩宠,这就不能来孝敬供养父母终老一生,所以悲痛罢了。”李贤因此大感奇异。李崇应召离家任州主簿,这不是他喜欢的职位,他辞谢不赴任,要求当了率兵的都督。随宇文护伐齐国,因其功劳最大,提拔他当了仪同三司。周武帝平齐国,延引他参议作战参谋,因功勋卓著加授开府,被封为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隋高祖当周朝丞相时,他升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不久任怀州刺史,晋升爵位为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户。尉迟迥谋反时,派使者招李崇同反。李崇开始想响应尉迟迥,后知叔父李穆用整个并州归附隋高祖,于是他慨然叹息说:“全家中享受富贵的有几十人,适逢国家遭难,竞不能扶倾继绝,我又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呢?”韦孝宽也怀疑他与尉迟迥相应,于是与他一起起居。他的兄长李询当时任元帅长史,每每劝他,李崇因此也归心高祖。等到击破尉迟,拜授他为大将军。不久升任上柱国。
开皇三年,任幽州总管。突厥进犯边塞,李崇就打败他们。奚、契丹等国,惧怕他的威力谋略,都争着归顺。这以后,突厥大举入侵,李崇率步兵骑兵三千人抵抗,转战十几天,部下多战死,于是在砂城坚守自保。突厥包围了他。砂城本来荒废,不可守御,从早到晚拼死作战,又没吃的,每每夜里出城抢掠突厥的兵营,得到牲畜,以继军粮。突厥人怕他,深深戒备,每天夜晚布阵等待。李崇军苦于饥饿,出城就遇敌,差不多全饿死了,天亮时从城外回到城中的,尚有百把人,然而多有重伤,不能再打仗。突厥人想迫使他投降,派人对李崇说:“如来投降,封你为特勤。”李崇知道难免一死,命令他的士卒说:“我李崇丧失了军队,按罪当死,今天我要效命以向国家谢罪。你们看我死后,才能向贼人投降,方便时分散逃走,努力逃回故乡。如见到皇上说明我李崇的这一心意。”于是持刀突入贼人,又杀两人。贼人乱箭射他,他死于阵前,时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豫、鄄、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号为“壮”。其子李敏承袭他的官爵。

诗人魏征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阳。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 查看详情>>

诗人魏征作品: 《豆卢勣传》 《令狐熙传》 《崔弘度传》 《皇甫诞传》 《李士谦传》 《治国不私故人》 《高劢传》 《贺若弼传》 《王世积传》 《柳彧列传

《隋书·韦世康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