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岁晏行更新时间:2017-04-01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徭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莫徭射雁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天宝以后,地主商人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首尾呼应,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担忧。
这首诗在艺术上用了铺叙和对比。诗以“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开启,先记诗人漂泊时地,然后铺陈展叙其见闻,或写人记事,慨叹今昔;或揭露权贵,抨击朝政;或言志抒情,伤时忧国,回环往复,变化多端,各尽其妙,非大手笔莫办。其间,又常用简练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诗人通过描写百姓情况反映出当时形势混乱,也表达出了浓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题张氏隐居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是七言律诗,当作于初识张氏之时;第二首为五言律诗,当作于与张氏熟识之后。全诗描写了张氏隐居生活的幽美惬意,借指张氏品德之殊胜,兼带讴歌二人友谊之亲密。《唐诗近体》评曰:“善写幽居之致,旨趣俱远。不得以涉理路、落言诠议之。”
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时杜甫游于齐赵。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识张氏时,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与张氏熟识后。

诗人杜甫资料

赏析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岁晏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岁晏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