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赏析

首联“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是写女道士替州府官吏作道场的情景。她妆饰净淡,举止虔诚,手持绘有彩虹的旗帜,登上了祭坛。句中“娇树”、“水晶盘”均是坛上的精美鲜异的陈设物品。诗人起笔用墨的旨意不在描述修斋设醮仪式的本身,而是以物衬人,两者合写的笔法,暗点人的身份、神貌、并为颔联转入正面写人做铺垫。
颔联“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孤寂的意绪,冷寞的气氛,使之产生一种无可遏抑的幽怨之情。不料,这却反倒越发映衬出她那娇艳的风姿,令人格外怜爱。诗人一改前人的习惯,用怨衬美,别具特色。
颈联“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作用是以旁衬侧写的笔法强调女道士娇媚妍丽的程度。诗人的艺术匠心在于运用汉乐府《陌上桑》表现罗敷美的手段,通过行者“下担捋髭鬏”,少年“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烘云托月。不过《陌上桑》是在主人公周围的面上进行铺叙,而诗人却用被感染对象的不寻常侧烘女道士非同一般的娇艳。
尾联“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子细看”,当时诗人受令狐楚之辟,入幕府、做巡官,从此宾主建立了密切关系。府中的游宴庆典活动,当然也少不了这位幕宾。诗的尾联正是写其在女冠面前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曲说女冠的魅力。入宴的宾客为女冠打动而神不守舍,但“同是将军客”的诗人却偏偏不敢随意地贪看。此际,年仅十九岁的诗人刚刚被令狐楚表署巡官,成为了幕属。他在经受孤苦困顿的生活之后,能够幸获年逾花甲、德高望重节度使的礼遇,他不会不十分珍视来之不易的变化,处处要谨慎持重,以博得府主的喜欢。何况唐代节度使幕宾的身份比较复杂,诗人明白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既无官品又未登第,寄人篱下,讨点俸禄,当然不敢在宴集的公开场合不检点。然而,不敢看并非等于不想看,从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倒可折射出女道士那勾心动魂的娇艳神彩。
针对全诗的内容而言,诗人摄取了郓幕生活的一个片断来反映当时道教盛行,女冠出入豪门,多与官僚士大夫相来往的社会习尚。但是诗歌形象并不能局限全篇作品的思想意义。这首诗虽说是彼时公宴上的应酬之作,艺术技巧却成熟,其显著之处是以简省的笔墨巧绘了女性美。诗人笔下的女冠一露面就在特殊的背景上写其动作和扮饰,再由淡妆、倩影引出人物不平凡的意态。这里仅用“蛾眉敛”、“玉艳寒”画龙点睛,重在传神。然后宕开诗笔,揭示目见女冠诸人的心态,笔笔转,句句衬,把正面点染和从旁铺衬融合为一体,灵动地表现出一位顾盼摇曳,掩映多姿的女冠形象。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https://www.gushilai.com/gushi/tianpinggongzuozhongchenglinghul44.html
《赋得桃李无言》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诗表面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春天桃红李白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实际却是借桃李花抒怀,认为它的成名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刻意争取得来的,表达出作者淡薄,不刻意追逐名利的情怀。这首诗诗句对偶工整,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浓而沉囿不发,引人深思。
唐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进士试诗赋,登进士第。此诗,用的是试帖体,却非在试院即席作。作者进士试诗赋,今均不存,观其集中存《赋得月照冰池八韵》、《赋得桃李无言》等试帖体诗。

诗人李商隐资料

赏析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