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更新时间:2020-04-20
《题孤山寺石榴花示诸僧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一天,白居易看见寺中的石榴花正在艳艳地开放,便戏笔取调侃的口吻写了这首诗。全诗充满喜剧的气氛,却又起着警醒的作用。
白居易的一生,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士大夫出而事君、退而事佛的生活态度。在受贬任地方官时,他常和僧人交往,相处甚洽,很多寺院都有他的游踪。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他还在庐山东林寺附近建了一座“庐山草堂”,并参与了庐山东西二林寺僧人所结的佛社“二林僧社”的一些活动。在任杭州刺史时,西湖的孤山寺也是他常涉足的地方。一天,他看见寺中的石榴花正在艳艳地开放,便戏笔取调侃的口吻写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是对石榴花的描摹,把它比作女子的红巾。说在红巾的衬托下的女子,容艳新妍,占断(尽)春色,独得风流。中两句写“行道地”(寺院)的“坐禅人”(僧众),说他们面临着如花美女挑逗的考验。“色相故关”、“香尘拟触”都是说的是外界的诱惑就在身边。后两句是提醒佛徒们要有所认识,有所警惕。“瞿昙”,指释迦牟尼。“瞿昙弟子”,指“诸僧众”。“天魔”,即“欲界主”,他“憎疾一切贤圣涅槃道法”。“天魔女”,指以色相淫欲干扰佛法的妖女。“君知否?”以相与交谈提问的语气提请对方注意。“恐是”,意虽肯定,语却带疑,这是调侃的笔法。这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释门弟子们,你们知道吗?这该不是天魔女的化身吧?
调侃笔法,语藏机锋,诸僧众读罢自然会从轻松幽默之中悟到“淫戒”的用意,全诗充满喜剧的气氛,却又起着警醒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