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图记》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刘因文言文:辋川图记更新时间:2021-01-27
注释
1。辋川图:唐代王维所作的单幅壁画,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临摹本存世。
2。是:此。金源:指金朝。
3。李伯时:名公麟,宋代著名画家,画有《龙眠山庄图》。
4。癸酉: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
5。唐史:指新旧两《唐书》。维集:王维诗文集《王右丞集》。竹馆、柳浪:均为王维辋川别业中的景物。
6。裴迪:唐代诗人,关中人,曾与王维等隐居终南山
7。结庐终焉:于此筑室居住,终其一生。
8。秦:指今陕西。
9。移:改变。
10自嬉:自得其乐。
11。疲精极思:用尽心思。
12。适意玩情:使心情舒畅愉悦。
13。书计:书法与筹算。修已:自我修养。
14。不暇而不屑:没空也不值得(做)。
15。阎立本:唐初著名画家。
16,知耻:阎立本曾经告诚他的孩子:"勿习此末技。"
17。清才:清俊之才。位:获得地位。通显:显赫。
18。高人:才行高尚的人。
19。偃(yǎn)然:骄傲自得的样子。
20。移绘:把事物画到画中。
21。文:谋划处置。
22。苟免:为免于灾难而苟且偷安。
23。素乱错逆:指心志不纯、行为错误而悖逆。
24。处己:安排自己
25。特:只不过。以:以为,认为。
26。虚左:空出左边的位置,指给来宾留出上位。
27。颜太师:即颜真卿,官至太子太师,故称。安禄山反叛时,颜真卿起兵抵抗,即“守孤城”。后来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去劝降,不幸被杀,即“倡大义”。
28。时事:当时之事。
29。以气为主:以气韵为筋骨。
30。境因人胜:环境景物因人而突出。
31。朱子:朱熹。
32。萎(wěi)弱:萎靡软弱
33。程子:程颐。绿野堂:唐人裴度的别墅,旧址在今河南洛阳。
34。取而有之可也:意指不必保留,可以换主人且加以改造。
35。亏:不足,受损害。
36。涂地:意指不值得称道。
37。甘棠:指宝贵的东西。《诗经·召南·甘棠》中说,召伯巡行南园,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思其德,不忍伤此树。
38。刍狗:指轻贱无用的东西。古时祭祀结草成狗而用,用完后即弃去。
39。自反:自我反省
40。韩文公:即韩愈。他曾作有《画记》一文。
41。谱其次第:按高下顺序编排叙述。
42。庶几:或许。
43。所趋向:应该倾向、接近的方面。
44。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白话译文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评论写题跋的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之一。1273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它。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景点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让人对着画流连赏玩以致忘了掩卷,情怀高雅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画里的陕西早已不是祖国的土地了。外物能够让人陶醉,观赏画的人就像这样,但那画画的人用这种技巧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哎呀!古代的人对于技巧这类事,不过让自己意志愉快自得懂得欣赏情趣罢了。比如绘画,它不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炼自身才具管理他人的依靠,一般人多没有时间甚至不屑去钻研它。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王维凭清俊之才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用高人来看待他,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但是假如他能改换绘制一片水一块石一茎草一株树的细密心思,去思考如何来修养他自己,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耻的地步,他的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像这样的严重。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因而不知道社会上有大的节操,将会把自己放在有名望的大臣的行列吗?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我只认为在那时的朝廷能用来享有巨大声名的,并且让豪贵阶层人士用来恭敬相迎的,亲王们用来以老师朋友相对待的,就是这样的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反贼的王维一类人。像颜真卿苦守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整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李隆基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作者的气节为主骨,又喜欢说自然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所以朱先生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先生认为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护,至于王维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是啊!人的大操守一有亏欠,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也,大凡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那些将用文艺方面的才艺而清高潇洒来自我陶醉自以为名的人,也应当从此中得到自我反省。我因为以后的阅历,或许能够通过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来研究短时间里发生的古今的差异,想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而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
三月十五记。
此文借记《辋川图》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通篇对比,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突出了“大节一亏,百事涂地”这一观点。
开篇先以北宋画家李伯时之佳作《山庄》与唐朝诗人王维的得意之作《川图》相媲美,这是从画面的艺术角度做对比,突出《辋川图》美学价值之高。尔后又以精炼之笔描绘评述《辋川图》绘之精妙传神,以至抚卷忘掩,急欲置身于画中境界,陶醉其间。以此足见《辋川图》艺术效果之一斑紧接着笔锋一转谓“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用画与书法乐舞做对比,画不如其他,此为横比同是画又有知耻与不知耻之分。唐朝阎立本自耻,而王维“以前身画师自居”对比鲜明。同是历经安史之乱,颜太师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世,而王维不知有大节背主事贼,这又是横比。文章至此忠贞与失节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继而,又以唐、宋不同时代人们对王维的不同评价进行对比,此为纵比唐朝时豪贵虚左而迎,亲王以师友而待王维。到了宋朝则不然南宋理学家朱熹“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这是对王维诗的优长与不足之评价。北宋理学家程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境因人圣绿野堂因其主人裴度平定叛乱有功而被尊重;王维庄因其主人在叛乱中失节而被轻视这里与其说是绿野堂与王维庄两个地方的对比,不如说实质上是两个地方主人气节操守的对比。文章或是横比,或是纵比,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作者疾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至此,观点鲜明,发人深思。王维这一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在作者笔下已是一位“大节一亏,百事涂地”之人。文章构思之巧妙,对比之鲜明,令人赞叹不已。
读罢此文,掩卷沉思,浮想联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做人若要百年之后无憾,须“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诗人刘因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刘因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 查看详情>>

诗人刘因作品: 《和咏三良·江山错如绣》 《寒食道中·簪花楚楚归宁女》 《庚辰元日·曾记西湖酒一卮》 《明河秋夕图·明河澹澹纵复横》 《醉梨·白雪春香洗未残》 《宿洪崖观·云山不受壮心降》 《南乡子·张彦通寿》 《吴山夜雪图·江南无寒岁》 《海南鸟·越鸟群飞朔漠滨》 《书堂旅夜·少小抱孤苦

《辋川图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