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者传论》评析

朝代:宋代诗人:欧阳修文言文:五代史宦者传论更新时间:2017-06-16

欧阳修擅长写史论,该文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清人吴楚材誉之为“可为千古龟鉴”,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说文章对于历代帝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以宦官制度这一结症给国家带来的危害立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使文章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五代史宦者传论》是《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害,深于女祸。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其实,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所以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该文的篇幅虽不长,但层次较多,分析详尽,而且夹叙夹议,从容不迫,确属功力不凡。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本文把“乱人之国”的根源归咎于宦官、女祸,这种观点也是不全面的,只能说明作者在思想上具有局限性。

《相州昼锦堂记》是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在故乡相州修建的昼锦堂写的一篇“记”,作于1065年。作者围绕“昼锦” (白天穿锦衣,无比荣耀之意)二字发挥,先说明富贵还乡,衣锦而荣,是古今所同,并生动描述了古人衣锦还乡、得意扬扬的场面,然后避实就虚,不写昼锦堂本身,而是着重写昼锦堂主人的高尚品德。作者用苏秦、朱买臣等炫耀富贵的庸俗行为作陪衬,盛赞韩琦不以夸耀富贵为荣,反而引以为戒的行为,讽劝权贵们不要“夸一时而荣一乡”,而以 “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为志,进而“耀后世而垂无穷”。全文写得含蓄隽永,迂回起伏,是历来公认的名篇。
写作此文时,韩琦任丞相,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古人曾说,富贵归故乡,犹当昼而锦。《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魏国公韩琦是以武康节度使回老家任职,是富贵而归故乡。因此,他修建了“昼锦堂”。但他志向远大,轻富贵,不以昼锦为荣,并刻诗言志。欧阳修对此十分推崇。并且,他们都曾主张革新,有共同的抱负和政治见解。因此,欧阳修“乐公(指韩琦)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写了这篇文章。

诗人欧阳修资料

评析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查看详情>>

诗人欧阳修作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虫鸣·叶落秋水冷》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勉刘申·有司精考覈》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李晟传》 《送高君先辈还家》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呈圣俞·吾爱陶靖节

《五代史宦者传论》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