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行·北风初起易水寒》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刘因古诗:白雁行·北风初起易水寒更新时间:2021-01-27
注释
1。北风:文中三个北风皆喻蒙古军南下。
2。江干:江岸。
3。朱崖山:朱崖,又称“珠崖”,郡名,汉武帝时置,即今海南省北部。此以指今广东省南部沿海一带。公元1279年南宋末帝在厓山(亦在今广东南部沿海)投海,宋亡。故此“朱崖山”实暗指厓山。
4。噫气:气壅塞而忽通。《庄子》:“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5。留钱:《南史·朱百年传》载:百年隐居山林,采药置之道旁,随人取药留钱,不计价值,久之方知是朱隐士。后以“留钱”指隐居或隐士;此处指宋遗民。
6。想潇洒:意为思虑要放开。潇洒,不拘束。
7。“伫看”句:是说不用着急,放眼未来,大雁还会北归,明媚的春天还会重返。伫,久立,长时间地站着,有企盼之意。
白话译文
蒙古军第一次南下,河北饱受蹂躏,蒙古军第二次南下,直入江淮。
蒙古军第三次南下,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直逼南宋末帝投海的厓山。
宋朝政权持续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风扫落叶一般,如此不堪一击。
人世沧桑,江山依旧,思虑要放开,放眼未来,说不定大雁还会北归,明媚的春天还会重返。
这首七言律诗采用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对赵宋王朝惨遭覆灭的哀悼。这首诗以白雁起兴,引出怀念赵宋之思,似有希冀赵宋复辟之意。
诗中“北风”,皆喻强悍的蒙元势力。北风初起,整个河北地区一片寒冷。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金宣宗移都开封,第二年燕京被蒙古军攻占,河北饱受蹂躏。北风再起,寒风直入江淮。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年初,金王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终于灭亡,蒙古势力从此侵入江淮。北风三起,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失败,大漠的寒气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犹如数九寒冬,朔风冰雪,铺天盖地,世间的所有生灵都难以避免灾难。宋朝政权持续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风扫落叶一般,如此不堪一击,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伫立奔腾的江河之滨,遥望滔滔河水,不禁思想:人世沧桑,江山依旧,无须悲伤,放眼未来,春天终将回来。
这是一首挽歌,寄寓着对亡宋的至深怀念,但毫无凄婉愁悲之情。诗人用萧瑟凄厉的北风比喻蒙古势力,以江河高山比喻消亡的金国和宋朝疆界。结尾两句深沉的思索,极好地表现了痛定思痛之人大彻大悟后宁静淡泊的心境:一朝的兴亡,一地的得失,置于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无所谓兴,无所谓亡,无所谓得,无所谓失,日月照样升沉,江河依然奔腾,四季照常轮回,大雁仍旧去来。

诗人刘因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刘因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 查看详情>>

诗人刘因作品: 《和咏三良·江山错如绣》 《寒食道中·簪花楚楚归宁女》 《庚辰元日·曾记西湖酒一卮》 《明河秋夕图·明河澹澹纵复横》 《醉梨·白雪春香洗未残》 《宿洪崖观·云山不受壮心降》 《南乡子·张彦通寿》 《吴山夜雪图·江南无寒岁》 《海南鸟·越鸟群飞朔漠滨》 《书堂旅夜·少小抱孤苦

《白雁行·北风初起易水寒》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