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井》赏析

朝代:现代诗人:毛泽东古诗:五言诗·井更新时间:2017-03-30
此诗曾见于《韶山导游》《毛泽东轶事》等书,又见于香港刘济昆所编《毛泽东诗词全集》及胡忆肖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白话全译》。《毛泽东大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录载此诗,诗题为《赞井》。这是目前所见毛泽东写的最早的一首诗,作于1906年(13岁)。
据肖三所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一书中说,毛泽东8岁开始上学,先在离家很近的南岸私塾,两年后转入桥头湾、井湾里等地私塾,直到13岁才离开。此诗作于1906年,毛泽东当时也刚好13岁,正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
有一次,老师毛宇居(毛泽东的本家哥哥)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毛泽东后脚就跨出了门。他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给每个同学送上几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来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问道:“谁叫你四处乱跑?”毛泽东回答说:“闷在屋内头昏脑胀,死记硬背也是空的。”毛宇居听了十分恼火。毛泽东就说:“那我就背书给你听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来到院子中央,指着天井道:“我要你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一首《五古》毛泽东当时不过13岁,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口成章,如此敏捷的才思,颇不亚于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使得毛宇居从诗中意识到自己教学生的弊端,不禁从内心感慨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他的这位堂弟学生,日后怕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诗人从小就认识了这种封闭式教育的危害性,指出正在成长的“小鱼”(小鱼喻指小学生们,正处于长身体,长见识的好时光)被困在四面都是高墙的天井里,如此这般下去,就永远也不会真正长大,心灵也不会真正成熟。诗的前四句,具体描绘,形象可见;后两句,顺势议论点题,自然可信。全诗因而显得新颖朴实,独具特色。
诗人在少年时代所确立的教育思想在后来他所进行的大胆的教育改革中更为突出地表现了出来。比如诗人提出学生应该除学习外,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生们应该走出去,到广阔天地去,去与工农兵相结合,去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科学试验相结合。总而言之,诗人一直反对经院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育,强调教育的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及革命性。
《四言诗·祭母文》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 ,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诗人毛泽东资料

赏析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详情>>

诗人毛泽东作品: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四言诗·祭黄帝陵》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五言诗·井》 《七绝·刘蕡》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续》 《七律·答友人》 《念奴娇·鸟儿问答》 《菩萨蛮·黄鹤楼》 《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

古诗《五言诗·井》的名句翻译赏析

《五言诗·井》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