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朝入主人门》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何景明古诗:侠客行·朝入主人门更新时间:2020-11-16
此诗是一首乐府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慷慨任侠、重义轻利而有独立人格的人物形象。
诗的开头三句,说早上去主人家,晚上又去主人家,是为了杀主人的仇敌而报主人的恩遇。“朝入主人门,暮入主人门”语言不避重复,颇有古拙之味。“朝”、“暮”一字之差,却暗写出早上“思杀主仇”的请命与晚上已“报主恩”提仇头而归的复命,显出侠客仗义报恩的雷厉风行。“思杀主仇”承“朝入”一句,“报主恩”承“暮入”一句脉络清晰。
接下来的四、五句,写主人连夜张灯挂彩,设宴庆贺,以千金为礼祝侠客长寿,以百金作饯别之赀。其不惜财帛笼络人心,隐证上文之“恩”,而极写酬赠之丰厚,复为下文侠客求义不取利、弃金而辞张目。
之后的三句笔锋又转到写侠客上。他在觥筹交错中豪饮不醉,对于堆在眼前的金银珠玉视若未见,念念不忘的只是象征自己侠义人格的骏马与宝刀。终于他忍不住离席而出,足踏秋露,头顶明月,到马厩中去省视自己那物化的灵魂马和刀“秋堂”一句,虽作景语,但别含深意。露月的意象,既暗示侠客意识的清醒,又暗示侠客对骏马宝刀的眷恋。
于是最后二句,作者便让那位觉得恩已报,义已尽,理不可复留的侠客拔刀跃马,弃金不顾,绝尘而去。那一种慷慨豪迈的气概,潇洒不羁的风神,令人叹赏不已。李白《侠客行》中写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行迹与此相近。
全诗贯穿了“侠义”二字。诗中将这种侠义从三个层面揭示出来:一是重然诺,轻死生,有恩必报;二是“所为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史记》中鲁仲连语);三是进退自主,行藏由我,不作人身依附,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这后一点尤其重要。另外,诗中的“主人”,乃主客之主,不是主奴之主,因此侠客的行为完全是己意而非听命。作者何景明性耿介,不阿权贵,尚节义鄙荣利,诗中的人物形象,多少有他的一点影子。
《易水行》是明代文学家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开头四句写高渐离等人在易水为荆轲饯行,中间四句写荆轲行刺秦王的情况,最后四句是诗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评价。全诗语言通俗简洁,叙事形象生动,议论不落窠臼,颇具新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大概不赞成仅凭一勇之力来行刺来解决国家存亡大事的轻率冲动手段而创作了这首咏史诗,借以表达对荆轲行刺未成的惋惜和感慨以及诗人对燕太子丹、田光、樊於期三人的看法。

诗人何景明资料

赏析作者何景明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 查看详情>>

诗人何景明作品: 《答雷长史·十载寒毡郑画师》 《宫词·杳杳高城南苑阴》 《月潭寺·绿萝阴下列蒲团》 《寄阮行人·夫子风流士》 《江南思·月冷荒祠苦竹》 《过书院·书院新开日》 《雨晴·竹里柴门冬日辉》 《秋兴·高楼一上思堪哀》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 《同赵先生宿山家

《侠客行·朝入主人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