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梅说》创作背景

朝代:明代诗人:钟惺文言文:夏梅说更新时间:2019-01-16
《夏梅说》是明代作家钟惺创作的一首散文。本文是竟陵派诗文作品中一篇新奇隽永之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竟陵派“幽深孤峭”的风格,是一篇谈梅论世、托物寓意的叙议小品。
注释
(1)朱夏:《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故称夏季为“朱夏”。
(2)“廷尉董崇相”二名:董崇相,即董应举,福建人,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这廷尉。廷尉,汉代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3)冷:本文指梅花冬天开放,冰清冷艳。
译文
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来赏梅的人)开始冷清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
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诗人钟惺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钟惺

钟惺(1574-1625),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 查看详情>>

诗人钟惺作品: 《读元叹诗不觉有作》 《灵谷寺看梅·好春无一日》 《和友夏拜客触暑就茂之舍休焉忽伯敬亦至之作》 《章晦叔至白门题其行卷》 《范漫翁画山水歌》 《毗陵家庆毕还白门道中作》 《访陈眉公于舟因共集俞园》 《忠州雾泊·渔艇官舟晓泊同》 《德州戏题·地曰平原岭》 《十七夜到京看月所寓因题其轩曰僦月

《夏梅说》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