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二绝》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香山寺二绝更新时间:2020-04-20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元和年间,白居易出守杭州时,曾诣鸟窠禅师问道。《五灯会元》卷二记载了他们相见的情形:“(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鸟窠禅师所说的那两句话,是学佛之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却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为了说明禅不是要看怎么说,而是要看怎么做,也就是重视自己的证悟。《五灯会元》卷一记载大迦叶“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也是说明这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亲证的重要性。白居易是否从鸟窠禅师那里悟到了这一点,还有待于证明,但他不仅向慕和欣赏在家出家的生活状态,而且身体力行之,就是他的越过一般士人之处,因而他也成为后世读书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道州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首诗通过道州废除进贡“矮奴”恶例的描写,歌颂了刺史阳城为民请命的精神。全诗先介绍道州的百姓长得矮小,被地方官当作“土贡”,造成了“生别离”的人间惨象;继写阳城任道州刺史后敢于为民请命,打破惯例;最后写道州人民的欢乐之情和对阳城的真诚感激。
《道州民》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之一,其原题注:“美臣遇明主也。”诗歌本事是道州刺史阳城上书抗贡矮奴。《新唐书·阳城传》载:“(道)州产侏儒,岁贡诸朝。(阳)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贡?’自是罢。州人感之,以‘阳’名子。”《太平御览》:“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阳)城不平其以良为贱,又悯其编甿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

诗人白居易资料

鉴赏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香山寺二绝》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