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房玄龄文言文:郗鉴传更新时间:2018-09-30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孤贫,博览经书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他看到司马伦有不轨的行迹,称疾离职而去。到司马伦篡位时,其党徒个个升官晋级,而郗鉴闭门自守,保持节操的清白无污。东海王司马越辟他为主簿、举贤良,没有成行。征东大将军苟日希发檄文召他为从事中郎,苟日希与司马越正以武力相争,郗鉴不应征召。当京师沦陷、群寇蜂起之时,郗鉴被陈午贼军所获。同乡人张实先前要和郗鉴相交,郗鉴不予理睬,这时,张实到陈午的军营来探视看望郗鉴,既而召郗鉴为卿。郗鉴对张实说:“我们同处一乡,但情义不曾相通,你怎么能乘着混乱这样胡为呢!”张实非常惭愧,知趣地退走了。陈午因为郗鉴有极大的名望,准备硬逼他当贼军主帅,郗鉴逃走了才得以幸免。直到陈午不久之后兵败溃散,郗鉴才回归故乡。元帝司马睿当初镇守江左时,承君之命授郗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咸和初年(326),郗鉴领徐州刺史。到祖约、苏峻反叛时,郗鉴知道消息后,便准备率部东征救援。朝廷怕北边敌寇侵犯下诏不准他离开徐州。郗鉴离敌很近,孤立无援粮草已尽,人心惶惶不安,都没有固守的信心了。郗鉴设立坛场,宰杀白马,与三军一起对天盟誓,誓言说:“现今主上陷于危难,百姓处于倒悬,忠臣志士无不心存报国之念。凡入我同盟者,一经盟誓之后,齐心合力,以救社稷。”郗鉴登坛慷慨陈辞,三军士气大振。正值王舒、虞潭出战失利,郗鉴和后将军郭默退守丹徒,设大业、曲阿、肻\亭三座营垒以防守。敌将张健前来进攻大业营垒,因城中缺水,郭默坚持不了,于是突围而走,三军大为恐慌。参军曹纳认为大业是京口的防线,一旦失守,敌人齐头并进,劝郗鉴趁早退还广陵,再等待时机然后反攻。郗鉴于是召集僚佐集会,责斥曹纳说:“我承蒙先帝厚顾之恩,托付以重任,就是为国捐躯也不足回报。现强寇当前,人心惶恐形势危急,你是我的心腹佐吏,却萌生异心,这样我怎么能做义师的榜样,怎能让三军服从我的统一指挥!”要将曹纳处斩,很久后才释放他。后苏峻死,大业之围解除。当时贼寇首领刘征聚众数千人,乘船浮海侵掠东南沿海诸县。郗鉴于是坐镇京口,任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陵诸军事,率众讨伐消灭了刘征。进位太尉。后来因病,上疏辞去职位。此疏上奏后,任命蔡谟为郗鉴的军司。郗鉴不久病故,时年七十一岁。成帝于朝晡之时哭于朝堂之上,朝廷册书说:“惟郗鉴公道德高尚,体识宏远,忠诚雅正,举止行为为世人之表率。危害社稷,动摇朝廷,赖郗公之力得以安宁。谥号文成。”
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诗人房玄龄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 查看详情>>

诗人房玄龄作品: 《晋书·颐和转》 《邓攸传》 《褚翜传》 《晋书·苟崧传》 《卫瓘传》 《晋书·谢安传》 《王戎传》 《虞溥传》 《郭文传》 《何充传

《郗鉴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