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创作背景

朝代:南北朝诗人:谢惠连古诗: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更新时间:2020-10-02
《西陵遇风献康乐》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分五章,其一总叙别,其二写饯别,其三写途中思情无诉,其四写遇风雨,其五写遇风受阻,回转至惜别,收束全篇。全诗叙事为经,抒情为纬,经纬交织,抑扬起伏,沉郁顿挫,成就大篇文字,有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规范。
这首诗当作于元嘉七年(430年)夏历的仲春二月,年已二十四岁的谢惠连告别了他所熟悉的会稽(今绍兴),沿水路北上,向着当时的京城建康(今南京)进发,首次踏上了仕宦之途。行至西陵,气候骤变,云飞风卷,雨雪交加。继续行舟已不可能,诗人被迫滞留下来。羁旅他乡,已使诗人幽寂难遣;偏又风雪无情,更加深了他那孤孓郁结的愁绪。他不禁深情地怀念起了为他饯行的族兄谢灵运,依稀又回到了与族兄执手话别的那令人伤神的时刻。早在数年前,诗人因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并在守丧期间赠以五言诗十余首,受讥于世,时人目为轻薄。其结果“被徙废塞,不豫荣伍”。这一年,由于尚书仆射殷景仁的荐举,诗人才有机会出仕,年届二十四岁才混得个司徒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参军。这对于才思富捷的谢惠连来说,与其说是春风得意,倒不如说是老大伤悲。在这种烦乱的心境下,一股不可遏止的情思终于浓聚成了这首凄婉要眇的诗篇。
注释
1.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
2.指:打算,决定。盂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
3.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4.趣(qū)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
5.歇:尽,竭。成装:整理好行装。
6.良辰:谓好日子。
7.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汉·王褒《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8.瞻(zhān):向前望。悰(cóng):乐。
9.阙(quē):缺憾。
白话译文
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诗人谢惠连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灵运每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 查看详情>>

诗人谢惠连作品: 《燕歌行·四时推迁迅不停》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靡靡即长路》 《捣衣诗·衡纪无淹度》 《诗·有客被褐前》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诗·挂鞍长林侧》 《秋胡行·系风捕影》 《秋胡行·春日迟迟》 《离合诗·夫人皆薄离》 《诗·夕坐苦多虑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