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头·学梳松鬓试新裙》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韩偓古诗:新上头·学梳松鬓试新裙更新时间:2020-07-14
韩偓这首诗,以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生动的心理刻划,写得颇有情趣和富于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写这位姑娘新近才上了头,而因为古代通行早婚,所以就在这个春天,又要做新娘子了。既然已有消息,佳期在即,所以更有必要习惯于这种成人的妆束,于是学着梳那种薄如蝉翼的鬓发,试着穿新制的衣裙。少女们总是爱好的,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中女主角杜丽娘在游园时,曾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真是古今中外所有少女的心声,韩偓诗中这位新上头的姑娘也不例外。正因初试新妆,爱好心切,自己看来看去,反而疑虑起来,这种妆扮,究竟对自己是否合宜、相称。实在把握不定,就只好去遍问旁人了。诗歌很短小,但却一波三折,诗情婉转,读来生动有味。
诗人用富有特征性的举止,来生动地刻画这位姑娘的形象。先是像电影一样地推出一个特写镜头:一位年青的姑娘正在对镜梳妆打扮,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这位姑娘这样装扮自己,原来是为了迎接一生中重要的“上头”佳期的到来。这两句是因果倒装,逆笔推挽,不仅使诗句显得跌宕多姿,更重要的是突现了这位姑娘认真装扮自己的动作,同时,第二句又暗用春天来衬托年青姑娘的朝气蓬勃,使这个形象充满生机,写出了活泼可爱的精神状态。三句“为爱好多心转惑”,是全诗的关键,这一转折,不仅是绝句“起承转合”的需要,同时也根据主人公心理的逻辑变化。这位姑娘开始一意爱好,然而求之过急、过深,难免“转惑”,不知怎样才好了。对于一个只有十五岁的还是少不更事、缺乏主意的姑娘来说,这种变化十分自然。作者通过细腻的刻划,不仅进一步写活了这位女子,同时也指出了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而最后一句“遍将宜称问傍人”,又是这种疑惑心理的延伸。唐代诗人朱庆馀有一首《闺意献张水部》的绝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位新婚女子,就与这位才刚要“上头”的姑娘不一样,心中虽然也有点“惑”,但她决不去“遍将宜称问傍人”,而只是“低声问夫婿”,不同年龄、不同情境的人,即使遇到类似情况,也各有不同的心理。两诗对照,可见其中道理,而更饶风趣。
《醉著》是唐代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韩偓。该诗暗示了作者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的处境的艰难和心情的悲凉。全诗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真叫人含咀不尽。

诗人韩偓资料

鉴赏作者韩偓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 查看详情>>

诗人韩偓作品: 《凄凄·深将宠辱齐》 《春尽日·树头初日照西檐》 《宫词·绣裙斜立正销魂》 《重游曲江·追寻前事立江汀》 《梦中作·紫宸初启列鸳鸾》 《两贤·卖卜严将卖饼孙》 《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 《八月六日作·金虎挻灾不复论》 《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 《侍宴·蜂黄蝶粉两依依

《新上头·学梳松鬓试新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