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李百药文言文:杨愔传更新时间:2018-09-30
杨愔,字遵彦,是弘农华阴人。杨愔儿童时,口好象不能说话,但风度沉稳敏锐,出入乡里,从来不曾轻浮。六岁时学史书,十一岁学《诗》《易》,喜好《左氏春秋》。杨愔一家四世同堂,家里很热闹,兄弟入学的有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果实落地,众小孩都争抢,杨愔却颓然独坐。他的叔叔名叫韦适,进入学馆,见到杨愔的样子大为惊奇,回头对宾客说:“此儿恬淡自如,得我家门风。”等到长大,风采聪明卓异,容貌举止很好。大家见了,都很敬重惊讶,有见识的人都称赞他前程远大。
孝昌初年,他的父亲杨津担任定州刺史,杨愔也随父赴任。凭军功被任命为羽林监,被赐予爵位魏昌男,没有就任。等到中山被杜洛周陷害,全家被囚抓。不久,洛周灭亡,又落入葛荣手里,葛荣想把女儿嫁他,又逼迫他担任伪职。杨愔就托病拒绝,暗地里含牛血数合,在众人中吐血,仍然假装不会说话。葛荣信以为真,就罢手了。
当时邺地尚未攻下,神武皇帝(高欢)命杨愔作祭天文,祭祀完毕后,攻下邺地,从此转任大行台右丞,当时皇朝霸业刚刚开始,军国事务众多,各种文书教令从杨愔那里发出。(杨愔)遭受家祸,自行按礼制守丧,吃的只不过是加盐的米饭,由于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神武皇帝怜悯他,一直开解安慰。等到韩陵之战,杨愔每次冲锋在前,朋友同僚都惊讶感叹说:“杨氏一介儒生,现在却成为武士,仁者必勇,此话不假。”
杨愔堂兄杨幼卿担任岐州刺史,因为直言忤逆了皇帝的旨意被杀。杨愔听说后悲痛恐惧,因悲痛过度发病,于是以办私事的名义请假去雁门温汤养病。郭秀向来妒忌他的才能,于是写信恐吓他,劝他逃亡。杨愔就扔掉衣帽于水边好象投水自杀的样子,隐姓埋名,潜入光州,然后向东进入田横岛,用讲诵授业作为生计。神武帝知道杨愔的下落后,派杨愔堂兄宝猗写书安慰劝说,仍然派光州刺史奚思业,令他查访,以礼相待。神武帝见到他后大悦,委以重任,把庶女嫁他。等到位居宰相,居于权力中枢,千头万绪,安排得井井有条。自从居大位后,杨愔杜绝私交。轻财重义,前后得到的赏赐,积累巨万,他都分给九族,书箧之中,只有书籍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被孝昭帝所杀,时年五十。
独孤永业,字世基。原来姓刘,中山人。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从军,有才干,善于骑马射箭。被选拔任用为定州六州都督,护卫晋阳。有人称赞其有见识,世宗召见他相谈甚欢,破格授予他中外府兵参军一职。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豫州司马。独孤永业懂得文字与筹算,善歌舞,很为显祖高洋所知晓。
乾明初年,出任河阳行台右丞,迁任洛州刺史,又转任左丞,刺史一职照旧,加封散骑常侍。宜阳城深入敌境之内,北周在黑涧筑城戍守来断绝北齐军粮道,独孤永业也修筑要塞来防御。治理边境很有威信,迁任行台尚书。到了河清三年(564),北周军攻洛州,永业担心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守,就驰入金墉城协助防守。北周军修筑土山地道,昼夜攻战,三旬之后,北齐援军至,北周军才退去。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挑选其中两百人为得力帮手,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以寡敌众,北周人畏惧他,朝廷加封独孤永业仪同三司一职,赏赐丰厚。独孤永业性情耿直,不交权贵。斛律光向他索要二婢不得,就向朝廷谄毁他。河清末年,朝廷调任他为太仆卿,让乞伏贵和接替他原来的职务,因此,西部边境的力量变得穷蹙微弱,河洛一带百姓情绪骚动。武平三年,朝廷派他取代斛律丰洛,出任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不久,征调为领军将军。河洛百姓多思永业,朝廷又因疆域不安,任命永业为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北周武帝亲自率军进攻金墉,永业率兵抵御,问周军:“来的是什么达官显贵,准备作何打算?”周人回答:“我们的天子亲自到来,你这个主人为何不来看看客人?”永业答道:“客人来得太匆忙,所以不出来看望。”他便连夜置办马槽二千个,周人听说后,认为北齐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便不战而退。他被晋封为开府、临川王。手中有将士三万。听说晋州失败,他请求率兵向北救援,宫廷中的官员说天子白天在睡觉,不给他通报,他十分愤慨。他又听说并州也被周军攻破,自己被周将常山公逼迫,就派儿子须达向北周请降。北周封他为上柱国、应公,宣政末年,他被任命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580),被行台军总管崔彦睦杀害。

诗人李百药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百药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百药作品: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 《雨后·晚来风景丽》 《袁聿修传》 《春眺》 《魏收改武学文》 《送别·眷言一杯酒》 《赋得魏都》 《送别·眷言一杯酒》 《途中述怀》 《綦连猛传

《杨愔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