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舟发丹阳》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陈高古诗:夜半舟发丹阳更新时间:2021-02-20
“舟子贪顺风,开帆半夜行。”诗人首先点明了旅途宁静的缘由,是出于一个偶然的因素:为了乘风行驶,决定在夜半启航。接着,具体地描绘了运河的夜景。“天寒四野静,水自大星明。”远望河岸之外,但见四野茫茫,天寒地冻,寂然无声;近观河水之中,天上星星映影入水,水天一色,一片晶莹。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人们感觉上的联想,用听觉上的“静”,来与视觉上的“明”相对,使人犹如身历其境。因为,只有亲身处在宁静的环境之中,仰望星星,才会显得分外明亮;同时,也只有细细观察星星闪烁的光茫,才能感到世界更加宁静。把不同的感觉,融合在一个“静”字上,堪为神来之笔。然而,客观环境的宁静,并不能引来诗人内心的宁静。恰恰相反,带来的却是无穷的忧思。
诗人生在元代末年,正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什么时候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可笑自己一生,犹如水上浮萍,在哪里都不能生根。
“柁楼眠不稳,起坐待鸡鸣。”柁楼的不稳,象征着社会的动荡,诗人身处乱世,忧国忧民,内心骚动不已,根本无法安眠,只能起身,静静地等待着金鸡报晓的到来。全诗又在客观环境的宁静中拉下了帷幕。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是元代郑光祖写的一首散曲。全曲通过举例讲述了对世间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全曲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这首散曲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在当时的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认为人生无常,劝人不要幻想将来,主张及时行乐,浓重的悲观厌世、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使其彻底否定荣华富贵,否定了古代的人物式目标,如福、禄、寿,乃至忠君、爱国,作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感到精神的创伤和内心的痛苦,于是创作了这篇作品。

诗人陈高资料

鉴赏作者陈高

陈高(1315-1367)元代学者。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温州平阳人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仕至庆元路录事,不足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有文集行世。至正午应行省试,对时文极为不满,以为格调卑下,就上书..... 查看详情>>

诗人陈高作品: 《感兴·唐虞邈以远》 《近山轩燕集·幽轩近青山》 《送益上人·一雨新秋爽》 《子昂画·风动秋山日已晡》 《思亲词·泪滴东瓯水》 《岁首自广陵入高邮舟中作》 《食莲词寄同年诸公》 《丁酉岁述怀一百韵》 《啄木鸟·啄木鸟》 《题中峰楼·中峰之楼风景幽

《夜半舟发丹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