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更新时间:2017-05-08
《谒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创作的七绝。这首诗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全诗风格奇幻瑰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题称“谒山”,作者当是拜谒名山时见水流日落的景象而作。感时光之流逝,叹世事之变迁,诗人为之而怅恨不已。
注释
⑴谒山:拜谒名山。谒:拜见,朝见的意思。
⑵系日乏长绳:用傅休奕《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句意,说明时光难以留驻。
⑶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恨不胜:怅恨不尽。胜,尽。
⑷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神仙传》载,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
⑸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作品译文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诗人李商隐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