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更新时间:2020-03-09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多年嘴渐红。”“陇西”盛产鹦鹉,唐皮日休《哀陇民》诗云:“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鹦鹉从“陇西”被带到了“江东”,离家万里,“多年”二字,又寓示了它已离家多年。野生的鹦鹉被人工喂养多年,“嘴渐红”,貌似更加鲜红艳丽,实暗示着已是悄悄地人老珠黄,个性泯灭,“嘴渐红”又有什么用处,只不过更为主人宠爱罢了。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思归”呼应首句。一个“常”字,暗寓了鹦鹉经常思乡念家,每欲展翅飞去,无奈被残忍的主人先把翅膀给剪短了,欲飞不得。每天鸟笼也会打开一下,得以自由一会儿,但那只是由于主人喂食的需要,并不是出于让鹦鹉自由的考虑,且“开笼”的时间非常短暂,形如“放风”。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主人怜爱鹦鹉巧言善辩,对其百般宠爱,情义深重,但是这笼中之鸟怀念的却是在“陇西”的“高飞”岁月,心意与主人并不相同。这里“高飞”与前“剪翅”不仅是“意不同”,更是极端对立,水火不容。可见主人的怜爱情重,实是虚情假意,明知其“思归”、“忆高飞”,却“先剪翅”,阴险狠毒。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这两句可谓一语道穿“朱门”主人的心思:鹦鹉不过和“歌舞妓”一样,都只不过是权贵们的玩物而已,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后房中,需要的时候,再出来歌舞几下,“巧语”几句。最后一句,在“房”字之前用了“深”、“藏”、“牢”、“闭”、“后”五个限制定语,层层限制,可以想见朱门权贵们对于鹦鹉是何等的层层摧残、扼杀,一针见血,人木三分,诗人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江上》是南宋葛天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新颖构思,脱俗语言,采用了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情画意浓郁多姿,富有特色。

诗人白居易资料

赏析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