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文言文:游沙湖更新时间:2018-10-12
《游沙湖》是宋代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此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语言风趣,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思想乐观开朗的一面。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又名《游兰溪》,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知湖州,谏议大夫李定国。御史何大正上奏,诬他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注释
1.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2.因:因为
3.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坏。相:察看
4.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宋史·方技传》里有他的传
5.善医:善于医病。而,但,却。
6.遂:就,于是。
7.求疗:请求治疗。
8.颖悟:聪颖,有悟性。
9.书:写。
10.辄(zhé):就。
11.了:了解。
12.戏:开玩笑。
13.异人:奇异的人。
14.郭:城。
15.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16.甘:甜。
17.兰芽:刚长出的兰花幼芽。
18.萧萧:同潇潇,风雨声。
19.子规:杜鹃鸟。
20.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
21.是:这。
白话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游沙湖》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