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更新时间:2020-03-05
注释
⑴玉泉:指玉泉寺。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城西三十里的玉泉山东麓。汉建安年间,普净禅师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开皇时,智者禅师继倡立法门。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有泉从石隙中流出,冬夏不涸,清冽甘甜,名“白鹤泉”。
⑵盘纡:回绕曲折。
⑶佛:一作“拂”。
⑷劫:一作“级”。墙:一作“坛”。
⑸香:一作“石”。凉:一作“崇”。
⑹花:一作“池”。共命鸟:《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池中莲花大如车轮。又有伽陵频伽共名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曰共命。
⑺三足乌:古代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名踆乌。
⑻悬圃:一作“玄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⑼身:一作“将”。
⑽橘洲:即橘子洲,在湖南长沙西南不远的湘江中。
⑾老宿:此指高僧,也可指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⑿野:一作“谢”。《异苑》:谢灵运生于会稽,其家以子孙难得,送于钱塘杜明师养之。十五方还,故名“客儿”。
⒀何:当作“周”。
⒁山:一作“仙”。友于:原指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后用作兄弟的代称。
⒂宋公:即宋之问。原注“之问也”。宋之问流贬钦州,道经长沙,有诗题寺壁。
⒃与:一作“待”。
白话译文
玉泉山玉泉寺以南就数岳麓山麓山寺最特殊,道林寺似乎在比赛谁的山林沟壑最幽静盘纡。
寺门高开向着洞庭之野,殿脚仿佛插入了远处的赤沙湖。
据说炎热的五月天这里的风还是凉飕飕的会把佛骨吹冷,昼夜六时天乐不绝总有人来朝拜香炉。
来到这灵山胜地步步踩的都是像雪山上长着的香草,僧宝和合人人顿觉心性圆明犹如沧海之珠。
多层寺塔只有壮丽的宫墙差堪匹敌,跟松间道路同样清凉的还有那香积厨。
莲池里交响着共命鸟,红日高照两寺的黄金牓都反映出三足乌。
渡海去寻方丈、蓬莱很费时间,穷河源寻玄圃谁知是有还是无?
暮年且喜到这儿来路很近,更何况春天里游山还可仰仗蒸腾的暖气把我搀扶。
白发飘然此身何往?傍烟霞诛茅筑屋倒可在这里隐居。
虽然桃花源里人家的制度已有改变,可羡那橘子洲头的田土仍极膏腴。
潭州城中民风淳古,太守衙门里不闻喧呼。
古时候的人遭遇衰世都韬光养晦,于今幸喜来此乐国休养多病的微躯。
就是现在来投靠老禅师也不算晚,功名富贵并不值得贪图。
我早知道谢客已习惯于访胜寻幽,还应该细学周颙以免清兴孤。
一重一掩的山林跟我息息相关,简直就是我的肺腑,山鸟山花我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友于。
宋公放逐岭南过此曾赋诗题壁,他还分了份景色留给了老夫。
此诗从内容上可分三段。从“玉泉之南麓山殊”到“金榜双回三足乌”为第一段,叙写岳能山及麓山道林两寺雄伟壮丽的景色;从“方丈涉海费时节”到“太守庭内不喧呼”为第二段,记述这个地方山川幽美,物产丰饶,风俗淳厚;从“昔遭衰世皆晦迹”到“物色分留与老夫”为第三段,表达想在这个地方卜居养生之意。
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大有在此地安居的愿望。这种心情杜甫晚年是罕有的,此前在江陵公安乃至夔州都没有,惟在严武镇成都时有之。因此不能把它看作是因游名胜之地一时产生的浮想,也不能仅仅看作是当时长沙离战乱较远在诗人心中唤起的乐观情结。大概由于当时韦之晋已经抵达潭州履任,诗人觉得有所托倚而感到欣慰,才有栖居于此的念头。此诗仅着眼于此地田产丰饶、民淳事简一层,并非以之为仙境。
关于此诗的艺术特色前人多有论述,但立论的角度不同。有人以为是七言排律,有人以为是七言古诗,也有人认为非律非古、亦律亦古,当是杜甫用七言排律的体裁来创作歌行体诗的创新尝试之作。王嗣奭曰:“此七言排律,一气抒写,如珠走盘,阅者不知,而类编者不入排律何耶?”这是从排律的角度说。邵子湘云:“排比绵丽,子美七古,此又为变调,盖永叔、子瞻之滥觞也。”这是从七古的角度说。可谓各有所见。

诗人杜甫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