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更新时间:2020-10-20
范亭:即续范亭。
道:学术、学说体系。不沾兼不脱:不沾,不沾滞,不沾着,不拘泥;不脱,不超脱、不脱离。沾着的不能超脱,超脱的不免脱离实际。不沾不脱,此处指毛泽东思想既不拘于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又不脱离马列主义根本原则,即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根本原理,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继承、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入旧又全新:入旧的不免忽新,全新的不免忽旧。入旧全新,既能吸取过去一切文化的精华,又能适应当前全新环境需要,即能贯彻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主张。
万流争赴虚入海:比喻气度阔大或气量宏大如海,万条江河争先恐后地流入。
一镜高悬净不尘:比喻见识高明,任何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即高屋建瓴,明察秋毫。
践实体诚非别术:践实,即实践;践实体诚,亲身实践检验真理是否正确;非别术,别无办法。
延园:即延安枣园。
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后引申为闲居时戴的便帽。此处以帽代人。杜甫《宾至》:“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这首七律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方法的正确评价和对毛泽东勤奋、刻苦、俭朴生活的描绘,热情赞颂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比崇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该诗将议论、比喻、记述、描写冶为一炉,精心炼字锻句,熔铸成前三联对仗工整的句子,从六个角度或侧面全面评价了毛泽东思想方法的英明、正确。起联首句揭示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与马列主义的关系,不拘泥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又不脱离马列主义根本原则,做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起联次句表现毛泽东的辩证思想与一切过去思想文化遗产的关系,善于批判继承,又不断推陈出新。
颔联前句是指毛泽东的思维气度谦虚诚恳,宏广博大,如万流归海;颔联后句是指毛泽东的远见卓识,高屋建瓴,明察秋毫,似一高悬明镜。颈联先说毛泽东强调实践,认为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无他法;颈联后说毛泽东注重发展,认为只有冷静观察,深入分析,找出规律,才能有所创新,并具有先见之明。尾二句不再对仗,首句寓情于景,将毛泽东刻苦攻读神形兼备地刻画出来,“静”字既描述了延园环境氛围,又再现了毛泽东读书的专心致志;次句情景交融,“梨花”是延园的最富于代表性典型景物,一个“又”字沟通了谢老与毛泽东、谢老与续范亭之间的连贯性的思索,含意隽永,让人想起他们畅游延园的愉快往事,勾起无比美好的回忆。“压葛巾”三字极其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的俭朴生活,让人肃然起敬。该诗以古代律诗的“旧瓶”巧装毛泽东思想方法的“新酒”,体现了该诗所推崇的“不沾不脱”、“人旧全新”的特点。全诗古朴苍劲,洋溢着一种慷慨奔放的气势;诗的音调铿锵,跳荡着谢老对毛泽东无比推崇的真挚情感,读后使人激动不已,掩卷三思。

诗人谢觉哉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