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揽衣出中闺》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曹植古诗:杂诗·揽衣出中闺更新时间:2020-03-20
全诗可分为两层。在诗中,作者采用了他写这类题材常用的手法,即先以第三人称交代人物,渲染气氛,而后改用第一人称代其设言。这样写既使手法富于变化,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使得人物形象得到深化。
开篇六句为第一层,在以“中闺”点明人物身份、以“逍遥”写其徘徊户前百无聊赖的情态之后,展开了对闺中女子所处环境的描写。“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从室内写到室外,从所见写到所感,渲染出凄清落寞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人物孤寂凄凉的况味。这里所描写的景物,不论是“寂寞”的“闲房”,还是被满“绿草”的“阶庭”,抑或是穿穴入户的凉风、翩翩“南征”的“百鸟”,无一不是作者根据女主人公的感情色彩所选取的典型景物,因为它们既是景语,亦是情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有了第一层作为铺垫,第二层便很自然地转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作者让女主人公自抒胸臆,显得十分亲切。一开始女主人公先表白自己对“君”的情意:“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并。”作者对于“春思”的内涵未作任何说明,只以“安可忘”强调其难以忘怀,这样,往昔情意之浓,今日相思之深,便尽在不言之中了。可谓语简意丰,含蓄蕴藉。正因为“春思”难忘,故而愿与君长相厮守、忧戚与共。然而事与愿违,所以接下来便诉说自己目前的处境:“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孤寂,等待她的是苦尽甘来,远别重逢,或许还可以使眼前的处境比较容易忍受,但无情的现实却令她清楚地意识到:“欢会难再逢,兰芝不重荣。”一个“难”字,已然表明夫妻“欢会”已一去不复返。之所以如此悲观以至于绝望,原来是因为女主人公已经失去了对方的欢心,遭到了遗弃。“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二句揭示了这一层意思,口吻却极为委婉,仿佛喜新厌旧不是由于对方的负心,而是一种人之常情。但这貌似开脱的话语,显示出女主人公最心存疑惧却依然抱有幻想,这就更能激起读者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
为了挽回被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动之以情。“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是两个比喻,表明她要和丈夫如女萝寄松,浮萍依水,用以说明自己的处境。将依附于人的女子喻为“女萝”“浮萍”,既形象又贴切,同时又有很深的蕴意,将自己的爱永远奉献给远方的爱人。在此基础上,申明己志:“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表白自己当为君坚守情操,守身如玉。结尾禁不住向对方发出哀告:“倘愿顾眄恩,永副我中情。”希望丈夫始终如一的恩爱,永远不要辜负自己的深情。情词恳切,声泪俱下,一片痴情溢于言表。
此诗在写景方面,由情及景,情寓于景。特别是“绿草被阶庭”“空穴自生风”两句,自然,典型,深受论诗者好评。在形象塑造方面,作者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加以刻画,将弃妇的遭遇和心理写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加深了主题思想,深刻表现了离乱之世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留卢秦卿》是隋唐诗人司空曙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出语平实,写出了深情的人常常都有的共同人生感受;后两句别出心裁,以石尤风的典故写出殷勤挽留的场面,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从正文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诗人在不得不和友人分别之际,因不舍与友人离别而写下的。

诗人曹植资料

赏析作者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查看详情>>

诗人曹植作品: 《桂之树行·桂之树》 《朔风诗·弦歌荡思》 《正会诗·初岁元祚》 《善哉行·如彼翰鸟》 《当车已驾行·欢坐玉殿》 《仙人篇》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 《白鸠讴·班班者鸠》 《嘉禾讴·猗猗嘉禾》 《怨诗行·明月照高楼

《杂诗·揽衣出中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