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华长老》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古诗:赠江华长老更新时间:2020-04-02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注释
[1]韦使君:永州刺史韦彪。口号:古体诗的题名,表示随口吟成,即口占之意。
[2]骄阳:烈日、赤日。愆(qiān千)过错、差错,这里指造成了灾害。岁事:即农事。
[3]良牧:“牧”为汉代州郡长官名;“良牧”就是贤良的州郡长官,这里实指韦中丞。念:即记念、惦念。菑畲(zīyú资余):耕地。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4]列骑:指韦彪和诗作者等一行骑马前往黄溪祈雨的人员。残月:指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或拂晓快落山的月亮。
[5]茄(jiā加):是汉唐时期的一种管乐器。度:意为传送、响彻。碧虚:即碧空。
[6]穷:走完。樵客:即打柴的人。
[7]驻:车马停止。野人:指山民。
[8]丛祠:丛林之中的神祠。
[9]奠玉:祭奠神所使用的玉器。晓光:即曙光。
[10]肸(xī西):声音振动。蠁(xiāng乡):即响虫,俗称地蛹。巫:泛指以代人祈神为职业的人。报:告知。
[11]精诚:指祈雨的心意十分虔诚。礼物余:用来祭祀黄神的祭品丰富有余。
[12]惠风:和风。偃:倒伏。偃草:风把草吹倒了。
[13]灵雨:佳雨,及时的好雨。《后汉书》:“郑弘为淮阴太守,政不烦苛。天旱行春,随车致雨。”
[14]俟(sì四)罪:指等待受罚。这是被贬的或等待处置的官员常用的套话,表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非真吏:诗人贬为永州司马,为员外官,即在编制之外的官。且既无公务,又无官舍,所以说不是“真吏”。
[15]翻:副词,反而之意。奉简书:指遵从韦中丞所发简牍的命令随行祈雨。
译文
秋日炎炎久旱不雨耽误了农事,
贤良的韦使君惦念着受灾的农田。
率领骑马的官员们连夜赶往黄溪,
一路上吹奏着茄管,乐声响彻长天。
沿着打柴人行走的山路走到了尽头,
停脚遥望山民们的茅屋相距甚远。
山谷出口处的溪流清凉洁净,
丛林中黄神祠旁的古树枝叶稀疏。
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
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巫师祝祷的声音像响虫一样鸣叫,
神态虔诚祭品丰盛而有余。
祈雨结束暖风仍然吹翻了野草,
太守的车马一走,相信黄神定会赐雨。
我是等待加罚没有实职的官吏,
接到随行的简书,反而惭愧阿附。

诗人柳宗元资料

鉴赏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古诗《赠江华长老》的名句翻译赏析

《赠江华长老》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