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勖宗上人》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郑燮古诗:赠勖宗上人更新时间:2020-10-13
第一首诗描写了勖宗上人的童年往事,说明了诗人与勖宗上人交往已久,捻知有年了。可以想见在平素的闲谈中,勖宗上人曾经向郑板桥忆述过:他是农家子弟,还在总角年华时,就常到他家乡罨画溪畔放牛;溪里生长着莲藕,每当夏日来临,荷叶亭亭如盖,活泼好动的他,常摘下当作袈裟披在身上玩;这时夕阳将落,红霞灿然,像是老天爷特地种在山头上的;在如此美妙的时刻,他放任那条水牛自由自在的往远处吃草,自己则闲情悠悠地观赏着笼罩在山头的朵朵晚霞……瑰丽的红霞映衬着以荷叶为绿裳的少年,真是超凡脱俗,如诗如画。这也似有暗示勖宗上人皈依佛门是夙缘前定的。
第二首诗描写的是眼前的勖宗上人。如果说前面塑造的人物形象只是天真烂漫、稚气未脱,但已显露禅根的少年,下面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位“返迷归极,归极碍本”(涅槃经解集》语)的高僧。他已经参悟禅理、炉火纯青到“诗清云淡两无心”的妙不可言的化境,因而从机体到气质都能达致“人自青春韵自深”那种风神俊逸的修养。这时的郑板桥由于多年渴望从政的心愿终于得到满足,在即将别友离京、走马上任之际,展望锦绣前程,不禁心花怒发。此刻他还没有经历过宦海风波,未尝到官场苦辣,很有雄心干一番事业。在向紫琼崖主人辞别诗中写到“红杏花开应教频,东风吹动马头尘……莫以梁园留赋客,须教七月课豳民……”这样的诗句,非常典型的表述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抱负。但他的确也有“达则兼济,穷则独善”一类中国士大夫普遍具有的思想,再加骚人韵士每有任己舒卷、不惯检束的习性,以及登临山水,吟咏风月的癖好,所以在久盼方获的新任官职将就未就,季序还刚刚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他却早已约定好“待菊花重九后,万山红叶冷相寻”,殷殷的盼望着届时与勖宗上人再度选胜登临,酣赏一年之中景物最美的香山秋色。但是,郑板桥同勖宗上人这样的方外友交往,看来仅是为了适应自己红尘碌碌的紧张繁剧中暂时轻松闲逸一下的需要而已,并非真有皈依佛门之想。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十日卖一儿”到“言笑令人楚”为第一层。这一层写逃荒的人,为了活命卖掉妻子、儿女走上了不知终点的逃荒路。曲折的路上不只有豺狼虎豹,更有各地的贪官污吏甚于野兽,野兽夜间出没,那些贪官污吏白昼进村,搜刮民脂民膏,想方设法找机会欺诈人民,就如同吃人一样。而那些贫民早已饿得骨瘦如柴,面黄肌瘦,都不值得豺狼虎豹充饥,可那些贪官污吏却不放过。
善良的贫民,在这种情况下,见到路边死人旁边遗弃的婴儿,怕让豺狼给吃了,连忙拣起来放在担子上,舍不得丢掉,继续逃荒。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都卖光了,但为他人抚养孩子,继续奔波。道路上的同伴,可怜孩子,为孩子喂奶。怀中孩子的哭声,就象呼唤自己的爹娘,令人难过。诗人把贪官污吏比作豺狼虎豹,再大的荒年也饿不着他们,他们在山林里等着机会吃人。而穷苦的人们,心地善良为了活命,卖掉了妻儿,见到人们遗弃的婴儿,还要抚养。以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和对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的憎恨。
第二层从“千里山海关”到“高丽拜雄武”,写逃荒夜间时过关、绕村、过河的情景。逃荒路上,到处都是戒备森严的关口,到了山海关,只见城墙上的墙垛,在星光下象在咬夜空的星星,村里的灯光照到秋天的水边,只见长桥就象浮在水面上,大风刮得大浪滔天,桥滑得连下足的地方都没有,只要跌倒,就会掉下去,白天过桥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结伴过桥的难民,互相搀扶,相互帮助。过桥后,他们歇在古庙里,遇见逃荒的同乡,互相倾诉家里人共同逃荒的情景,女人叙谈娘家亲戚情况,男儿讲诉自己的家世,只有这时,才能忘了愁和苦。天未亮又起来,又孤零零地走上了逃荒的路。边关的城墙渐渐地落在后边,越来越远,前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人说这就是唐朝薛仁贵征辽的地方,有人说这是隋炀帝出征高丽的地方。
夜间过关说明逃荒的人太多了,朝廷为了控制人员的流失,白天不能过关的,只有夜间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过,才有可能找到饿不死的地方,生存下来。于是来到了辽东,也就是隋炀帝出征高丽的地方。
“初到若夙经”到“临风泪如注”为全诗第三层,写逃荒的结局。他们经过千辛万苦来到关东,见到这里和自己的家乡一样贫穷,只能苦中寻乐,闲聊古代的故事解闷。侥幸遇到新主人,给找了间土房子住。于是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羊,同时在沙堆中开垦荒地,维持生活,侥幸生存下来。他们经过辛勤的劳动,精耕细作,有了维持生活的粗粮淡饭,但在查找地方牛羊的同时,他们就会想家乡,何时才能返回自己的家乡呢,不由得悲痛万分,痛哭流泪。

诗人郑燮资料

鉴赏作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为扬州八怪重..... 查看详情>>

诗人郑燮作品: 《游白狼山·悬岩小阁碧梧桐》 《题半盆兰蕊图》 《秋荷·秋荷独后时》 《道情·邈唐虞远夏殷》 《弄潮曲》 《青莲斋联·从来名士能评水》 《踏莎行·无题》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瓮山示无方上人

《赠勖宗上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