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求·张求一老兵》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唐庚古诗:张求·张求一老兵更新时间:2017-11-16
注释
①著帽:戴帽。
②卖卜:以卜卦为生。益昌:宋代县名,今废,故治在今四川广元西南昭化镇。
③好(hào)事人:对于某些事情感兴趣的人,这里指问卦者。瓮(wèng)牖(yǒu):旧时穷人家用破琵口做窗户,夏天通风透光,冬天堵死。这里指穷人家。
④假惜:犹虚伪。臧否(zāngpǐ):好坏。
⑤鸡肋最薄,形容张求瘦弱的胸部。安:承受。未省:不知道。嗔:生气。
⑥坐:因。益:更。理:纹路。古代迷信以为人脸上的皱纹关连到人的命运。延长到口部的纹,称为饿纹。饿纹人口,就会饿死。
⑦强项:倔强不肯低下的脖子,喻坚强的性格。东汉洛阳令董宣执法如山,得罪了光武帝的姐姐。光武帝要他叩头赔礼,董宣坚决不低头。光武帝也没有办法,只好“叱强项令出”(叫这位硬脖子的县令出去)。后人因以强项为刚直不阿的意思。灸手;烫手,指权势很盛。
⑧舐(shì)痔:《庄子·列御寇》中有个寓言说:秦王生了痔疮,下令说,凡是来舐痔的,可以得到五乘车子,居然就有人来舐。
⑨知道者:懂得大道理的人。苟:苟且,随便。
⑩从之游:和张求做朋友。衰朽:衰败腐朽,这里指社会上庸俗卑劣的风气。
白话译文
有个退伍老兵叫张求,头戴一顶帽子似破斗,他在益昌市集上卖卜糊口,甘愿把性命押给一杯酒,他骑着马儿济贫为乐已经很久,慷慨解囊把金钱送给穷朋友。他性情爽直,对问卦人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决不虚伪信口胡诌。他的胸脯比鸡肋还瘦,却能巧妙地经得起铁拳头,从不懂得怕人嗔怪发怒,更不畏惧打架斗殴。就因为处世太耿直,他更加贫穷一无所有。看他脸上的饿纹快要入口,恐怕不久就会饿成一把骷髅。他说只要在世上活一天,他就要硬着脖子做人,决不向那些炙手可热的权贵低头。可叹读书人长期丧失了气节,为权贵舐痔反觉甘甜不作呕。呵,张求岂是通晓儒道的人?他的言行反照出读书人的蝇营狗苟。我宁可和张求交朋友,借以振奋自己的暮年衰朽!
诗以老兵之名张求为题,吸取新乐府首句标其题目的做法。篇中描写老兵的侠义,处处都与他穷困的境遇联系在一起。首先开门见山亮出他的身份:一个退伍的老兵,头戴一顶破斗似的帽子,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副落拓不羁的寒伧相。年既老而无以为生,只得在益昌(今四川昭化)市集上靠占卜糊口,又进一步从他的行业点出这是一个下九流的人物。然而说他寄性命于杯酒之间,却并非以市集上嗜酒如命的醉汉视之,而是赞美他善豪饮,具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的意气。所以下面紧接着又写他一向好骑马好生事,以散财济贫为乐。《礼记》:“蓬户瓮牖。”瓮牖即以破瓮口当窗,代指寒微之家。此处着一“投”字,足见张求对金钱的不在乎,联系上文所说老兵生活的贫困,这种仗义助人的精神吏显得难能可贵。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老兵处世也有自己的原则,从不假借他人之语,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褒贬,即使得罪了人,也无所畏惧。别看他胸膛瘦得像鸡肪,却能巧妙地用拳头自卫,从来不懂得怕人发怒斗殴(这是反用阮籍“鸡肋难当尊拳”的典故,见《晋书·阮籍传》)。这两句写老兵瘦弱的躯干中蕴藏着刚强正直的品格和胆大粗放的气质,有如人物速写,简妙生动。但老兵的这种侠义是不能为世俗所容的,他只会因此而更加穷困,甚至弄到挨饿的程度(“饿理将入口”用的是周勃的典故,见《史记·绛侯世家》),但只要不死,就要硬着脖子做人,决不轻易低头(“强项”出于《后汉书·董宣传》),对于那些炙手可热的权贵更是不屑一顾。前面愈是强调老兵在穷饿将死的情况下犹能仗义疏财、不肯摧眉折腰向权贵的骨气,便愈是显出那些舐痔吮痈不知恶心、反觉甘甜的趋炎附势之徒的可鄙。所以对士人节义的沦丧无须多写,只消拈出这一个细节加以对照,便可从张求种种可贵品格的反面推想一些士人寡廉鲜耻的言行。在全篇尽情摹写之后,结尾突出一个对立面,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主旨,在阮籍的《咏怀》诗和白居易的新乐府中常见。不过前人用此法大多先铺写作者所要批判的内容,结尾突出的对立面才是作者正面的意思。此诗正相反,是以反面形象来衬托他所要歌颂的人物,然后再一次将张求的不知“道”和士人的知“道”两相对比,便更入木三分。《匡谬正俗》谓行无廉耻、不存德义叫做“苟”,张求不是通晓儒道的人,但议论却无所苟且,那么言外之意就是说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恰恰是熟读经书、深知道义的士人了。由此作者对两种人表示了鲜明的爱僧:尽管他也是个士人,却宁可追随那不懂道义而言行无不合道的张求,希望以此激发起自己暮年衰朽的意气。结尾取新乐府卒章显其志的作法,明确点出创作意图,与开头相呼应。
此诗写人重在精神面貌,而绘其外形则只就一顶破帽,鸡肋上的一双拳头稍事勾勒,借以传神。语言通俗亦近似新乐府,但句调生硬拗口、滞涩不畅,又颇见宋诗避熟求生为特点。“饿理将入口”、“顾炙手”、“甜不呕”一类皆图生新而不避朴拙,在硬语怪句中求古意,形成豪放中带着苦涩的风格,却也与老兵仗义而又寒窘的形景相协调。游侠诗产生于魏晋时代,初唐、盛唐时期颇多颂扬豪侠意气的诗作,大都充满少年浪漫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理想,中唐、晚唐时期这类作品就越来越少,宋诗中更不易见到。这首诗虽然不可能在一个穷困的老兵身上复活古人游侠诗中的浪漫气概和理想色彩,但作者能从下层市俗人物中发掘出他所追求的侠义和正气,并以此映照出士人阶层道德的普遍堕落,公然宣布了自己的向背,对于他所隶属的那个阶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首诗的新意也正在此。
这首诗在选取形象、立意构思、提炼典型细节、处理叙事与抒情关系等方面,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诗的语言通俗,却有意追求句调的拗硬瘦劲和风格的生新朴拙,正适合表现老兵古道热肠、寒窘而有骨气的性格。

诗人唐庚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唐河乡人。北宋诗人。宋哲宗绍圣(1094)进士,宋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张商英罢相,唐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 查看详情>>

诗人唐庚作品: 《送赵世泽供奉》 《杂诗·旧物杯中酒》 《游广州悟性寺寺有赵王台盖尉佗时所筑有井甘甚号达摩井云》 《杂诗·水过鱼村湿》 《采藤曲效王建体》 《十月复暄·谁会世问事》 《送太学李生归乡》 《白鹭·说与门前白鹭群》 《别闽中许秀才》 《通判苏君俞见和复次韵答之

《张求·张求一老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