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吴文英古诗: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更新时间:2018-03-29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麓翁”,即史云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晓风恶”、“妒雪”,似指言官及舆论言;“青梅如豆”,似说看其结果。那么此词或作于云麓领财计括民田,舆论沸腾之时。此园堂疑在甬月湖,即碧沚,故词中有“翠阴那只西湖柳”语。
“新月”两句,扣题“夜宴园堂”。言弯弯的月牙斜照在台阶前,天空中彩云追月,花园里小林外飘扬起悠扬的笙箫声,麓翁宴客在园堂上。史云麓一度总揽朝政,其宴客家园应有笙箫侑酒。“银台”两句。言侍女们双双对对手捧银烛台引导客人们绕过花丛向园堂上的宴席处走来,园径旁红花瓣飘落在侍女的衣袖上。这是细节描写,点明云麓宴客的气派。“不管”两句,劝酒辞。“签漏”,即古时计时器“漏刻”,在壶中立箭滴水计时。此言主人说道:“大家不要去计较夜宴的时间已过去多久,且慢慢地喝酒作长夜之饮吧。因为我们有的是空闲时光,明天还要用下棋去打发那难以消磨的白天呢。”富贵人家的无聊度日,由此可见。“静中”三句承上,消磨“永昼”的另外一个办法。言主人白天在闲暇时还可以细看近处的宿鸟投林;远处的山峦吐出絮絮白云打发时光。
“随处”两句,转赞园景。言史家花园中到处散发出春的气息,绿荫处处,就不必要再去西湖观赏柳枝了。“去年”两句是说:记得去年春日,我曾经在园中的小溪旁观赏过牡丹花,同时还品尝着京城中著名的佳酿。这里“长安”借代京城。“都把”两句。言在这园中可以将心中的愁闷一抛而光,精神抖擞,心情舒畅,所以不由得取笑起园中的黄莺儿似在为哀鸣春光不永,而偏把自己搞得声嘶力竭,瘦弱不堪的模样。此亦借物喻情也。“晓风”三句。言如今花园中晓风吹面已不觉寒冷,那妒嫉春光的残雪也已经消溶殆尽,梅枝上长出了青青的蚕豆般大小的梅子。结束三句中“晓风恶”、“妒雪”,如上所述也可以是指言官及舆论言;“青梅如豆”,似说看其结果。那么此词或作于云麓领财计括民田,舆论沸腾已近平息,并有了些许结果之时。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上片写立春怀友,下片抒写离愁。词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词意象华丽,寓意幽深缠绵,语言优美凝练。词人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所叙之情乃是真情流露,感人深实属罕见。
词为作者对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词的一首和作,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丰乐楼是宋朝杭州诵金门外的一座酒楼。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临安府尹赵与重建。吴文英在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春在此宴饮时曾作《莺啼序》,为时人传诵。这首《高阳台》,从内容看,应是他晚年重来时所作。

诗人吴文英资料

鉴赏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诗人吴文英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烛影摇红·麓翁夜宴园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